研招网 > 北京研招网 > 北京交通大学 > 导师介绍

北交大交通运输学院硕导介绍:陈旭梅

  姓 名 陈旭梅 
  个人介绍 陈旭梅:女,现任教于北京交通大学交通工程系,博士,副教授。1995年、1998年分别获新疆农业大学机械交通学院工学学士学位和载运工具运用工程专业硕士学位,2001年获西南交通大学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专业博士学位后进入北京交通大学博士后流动站工作。主要研究领域为城市交通规划、交通建模与仿真、一体化公交运营管理、城市轨道交通线网规划、智能交通系统的开发与应用。近年来主持及参加了多项交通规划、交通工程、智能交通系统方面的科研课题,发表学术论文多篇。

  近五年发表的论文
  1.Xumei Chen, Lei Yu, Liu Yu, and Jifu Guo. Microscopic Simulation Approach to Effectiveness Analysis of Transit Signal Priority for Bus Rapid Transit: A Case Study of Beijing.  87th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oard (TRB)Annual Meeting CD-ROM and accepted for Publication for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Record, Washington, DC, 2008
  2.Xumei Chen, Lei Yu, Guoxin Lin,and Xianlan Wei. Development of Models for Dynamic Bus Travel Time Prediction. The 11th World Conference on Transport Research(WCTRS), Berkeley, California, 2007.
  3.Xumei Chen, Lei Yu, Liu Yu, and Shuxia Guo. Impact of Exclusive Lanes and Signal Priority on Bus Rapid Transit Effectiveness. The Fir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Transportation Engineering (ICTE’2007), Chengdu, China. 2007.(EI检索)
  4.赵娜乐,于雷,耿彦斌,陈旭梅. 基于SVM的数据层多源ITS数据融合方法初探[J]. 2007年4月.
  5.Xumei Chen, Lei Yu, Liu Yu, and Jifu Guo. VISSIM-Based Simulation Approach to Analysis of Synchronization between Operation and Traffic Controls in Beijing BRT System.  86h Transportation Research Board Annual Meeting CD-ROM, Washington, DC, 2007
  6.陈旭梅,郭淑霞,此里都吉. 基于IDAS的ITS评价方法及应用. 第二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 北京, 2006年12月
  7.Liu Yu, Lei Yu, Xumei Chen, Tao Wan. Calibration of Vissim for Bus Rapid Transit Systems in Beijing Using GPS Data. Journal of Public Transportation. Vol. 9, No. 3, 2006. pp. 239-257.
  8.林国鑫,陈旭梅. 城市轨道交通与常规公交系统协调评价研究.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 2006.6(3) pp.89-92.
  9.陈旭梅,于雷,耿彦斌,高永. 区域智能交通系统体系框架开发方法与实例研究. 中国公路学报.2006年1月.
  10.韦献兰,陈旭梅. 北京市公共交通管理体制研究及未来发展相关建议. 城市公共交通.2005年12月.
  11.陈旭梅,于雷,余柳. 国外智能交通系统(ITS)发展综述及对北京市的启示. 第一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上海:2005年12月.
  12.赵慧,于雷,陈旭梅,耿彦斌. ITS实时交通流数据质量控制方法研究与案例分析. 第一届中国智能交通年会论文集.上海:2005年12月.
  13.郭继孚,余柳,陈旭梅,于雷. 南中轴BRT运营组织与交叉口信号协调微观仿真研究. 中国城市交通规划学术委员会2005年年会暨第二十一次学术研讨会论文集.北京:2005年12月.
  14.高永,于雷,陈旭梅,褚琴. 实验交通工程法的应用时间和理论探索——应用微观模拟技术辅助交通流组织方案设计.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第五卷,第4期,2005年8月.
  15.于雷、陈旭梅、邵春福、韩宝明、袁振洲、陈琨、高永、赵慧、万涛. 北京市交通信息化和智能化建设专题研究. 综合交通运输信息化国际研讨会论文集. 上海:2005年5月.
  16.Chen Xumei, Yu Lei, Lin Guoxin. Evaluation Analysis on an Integrated Fare Initiative in Beijing (in English). Journal of Public Transportation, Vol. 8, No. 3, 2005.
  17.陈旭梅,于雷,林国鑫. 智能交通技术对城市综合公共交通系统协调的影响分析.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第三卷,第3期,2005年6月.
  18.于雷,陈旭梅,郭继孚.北京市智能交通系统(ITS)体系框架.第七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智能交通与交通信息化管理高层研讨会论文集.北京:2004年5月.
  19.刘小明,全永燊,于雷,陈旭梅,温慧敏.北京市智能交通系统(ITS)规划及发展战略.第七届中国北京国际科技产业博览会智能交通与交通信息化管理高层研讨会论文集.北京:2004年5 月.
  20.陈旭梅,于雷,郭继孚,全永燊.美、欧、日智能交通系统(ITS)发展分析及启示.城市规划,2004(7).
  21.于雷,陈旭梅,耿彦斌,乔凤翔,王欣,刘梦涵,袁振洲.基于小波分解的ITS数据集成方法,清华大学学报,2004(2).(EI检索)
  22.Chen Xumei, Yu Lei, Guo Jifu, Quan Yongshen, Geng Yanbin, Gao Yong. Development of Beijing Regional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 Architecture (in English). Proceedings of The  IEEE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Intelligent Transportation Systems, Shanghai, Oct. 2003, China. (EI检索,ISTP检索)
  23.高永,于雷,王志伟,陈旭梅.智能交通系统框架在ITS项目设计中的应用研究,ITS通讯,2003(12)
  24.陈旭梅,于雷,郭继孚,全永燊.美国智能交通系统(ITS)近期发展综述.中外公路,2003(2).
  25.于雷,乔凤翔,徐力,陈旭梅,耿彦斌,吴家庆,袁振洲.基于抽样技术的ITS数据存档策略.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信息,2003年(4).

  电话:(010)51684022;传真:(010)51688570;EMAIL:tcxm@263.net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