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北京研招网 > 北京师范大学 > 考研问答

对话导师:能力培养 读研的实质

对话导师:能力培养读研的实质

 ——访北京师范大学马东瑶副教授

  考研还是就业,新的学年里,你还在犹豫彷徨中蹉跎这大学最后的春光吗?有人说,决定人成功与否的往往在于抉择。思考和做决定时要慢,但一旦决定了,就需要义无反顾地决绝行动。当你面临着人生又一次的抉择,作为一个生理意义上的成人,你是否也具备了心理上承担自己决定的素质呢?此时,导师的忠告或许更有意义,那么,就让我们一起聆听来自北京师范大学文学院马东瑶副教授的声音。

  考研或就业,属于你的哈姆雷特式难题

  问:新的学期开始了,对于大三的学生来说,又将面临是否要考研的问题。作为导师,您对此有何看法?
  马东瑶:就目前的形势来看,大学教育已经不是精英教育,考研则是一个继续深造的机会,而且现在各大高校的研究生招生比例相对也比较高,读研形式多样,包括全日制学术型硕士、应用型专业硕士和教育硕士等。考研是大趋势,大三时应届考研的学生人数也逐年增多。我们鼓励学生考研,但要求学生关注自身的具体情况,综合考虑后再做决定,因为大学最后的时光需要做的事情很多,而且对以后的人生道路会造成不小的影响。考研毕竟只是多条出路之一。

  问:学生在做选择时,您觉得应该注意哪些问题?
  马东瑶:
在考研前首先要想清楚自己为什么读研。若是在毕业的时候想当鸵鸟,想着研究生毕业的时候能找到更好的工作机会,这种心态不太好,不能抱着这样的心理去读研。读研的目的太功利,会有很多不尽人意的地方,比如说对学术不感兴趣,或者研究生毕业后还不如本科时工作机会更多,本科能得到的职位到研究生毕业后都得不到了。盲目考研是对自己未来不加思考不负责任的表现。

  问:正如您所说,现在很多学生将考研、考公务员、出国找工作都作为自身的出路之一,尤其是应届生,每条出路都会想试一下,考研成了一种跟风和"无意识"的行为,您如何看待这种现象?
  马东瑶:
其实人做决定的时候,身边的环境和氛围是一个很大的参照系。尤其是大学生,对自我人生定位还不那么明晰,而在面临毕业时,考研、考公务员、出国、找工作等等,似乎在他面前展开每一条道路都是一种人生方向的可能性,因为学校里,走每条道路的人都是蔚为壮观的。
  这时候就需要自己冷静下来,想想自己的实力和精力,甚至是个性和其他看起来不是那么相关的因素都要考虑进去。比如有的学生不适合当公务员,自己也不喜欢,但因为想着公务员待遇好,就又想去试试。有的人不想读研,也可以找到自己还比较心仪的工作,但是看着身边研究生学历的人越来越多,就开始犹豫自己的决定。这些例子在大学里都是非常常见的。
  无意识跟风,违背自己的意愿的结果只会让自己日后心有不甘。人生是一个历程,即使你真的巧合考上了,在读研或者当公务员的时候,都会心有芥蒂,遇到困难时会质疑自己当初的决定,而且越往后生活目的更加明晰,质疑也会更多,到时候很容易会使自己的人生陷入一种不快乐的恶性循环。因此,在面临选择的时候,多问问自己的内心,参照系是自己的需求,而不是身边人的各种无法穷尽、五花八门的行为。要知道,你活出的人生,做出的选择是要自己承担起责任的。

  问:就考研而言,您对那些正在为考不考研而选择而犹豫不决的同学有何建议?
  马东瑶:
正如上面也涉及到的,目标明确最关键,结合自身各种情况,要明白自己究竟想要什么。这样做决定后,才会坚定,先想好了就不会一下子动摇。
  如果本科毕业有同学虽然可以找到工作,但他抱着要提升自己的能力,让自己更加胜任以后可能想要从事的工作的心态读研,这样的读研动机是非常好的。如果是找不到好工作,或者原来职位不满意,纯粹为了镀金想要文凭有,读研就是一根筋,为了更好的工作机会,这样是得不偿失的。因为未来不可预知,过了几年或许原来的工作机会或职位都得不到了。这样会特别失落,研究生读得不开心,最后工作也不一定找的好,两头空。

  动机不必深究,能力培养是关键

  问:面对日益加剧的就业压力,很多同学认为考研是一种"无奈"的选择,为了镀金好找工作而读研与为了兴趣而读研是否有冲突?
  马东瑶:
这其实涉及到学生读研的动机问题。实际上,基于现在的氛围和整体深造环境,我们对于动机已不做深究,只要能够做到读研时能力得到提升,各方面得到磨练,学生能让自己的学术能力,学术水平得到更好的提升,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见长。
  为了什么而来,或是功利性目的很强,或是很想做学术的,都不是关键,毕竟硕士生的培养和博士生的培养区别还是很大的。博士要专,对学业的要求很重,而绝大多数硕士出来一般不是说一定要去做学问,走向工作岗位的占了大多数,如果要做学问,还是需要继续深造。
  此外,读什么专业,虽然招硕士时他的专业的基础很重要,但能力的培养更重要。以后的工作和本专业可以很对口,专业对口很重要,但不对口,若培养好了能力,也一样可以做的很好。

  问:学生该如何处理好就业与兴趣之间的关系?
  马东瑶:
就业和专业兴趣不一定要完全对口。比如在读研时,有一点应该明确,研究生应该有比本科时更清晰的未来职业规划,并在研究生阶段为此规划而努力。好好读好自己的书,做好本专业的工作,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不管是大学本科生还是研究生,专业和就业挂钩程度还是比较高的,但就业问题和兴趣有冲突是非常正常的,解决冲突的方法就是一方面结合兴趣,另一方面培养自己能力。若是在本科或者读研三年为了蝇头小利,就到处接活,不好好读书,浪费大好的读书时光,这样是眼光比较短浅的。读书还是需要有一些精神和理想的。有些农村来的学生,家庭比较困难,其实,困难只是暂时的,锻炼好自己能力,将来找好工作,赚钱更容易。读书时要提升自己,让自己有好的前途,这才是题中之义。这些问题一定要想清楚,不管对研究生还是本科生,这点都很关键。
  我有一个历史系的师妹,在省公安厅做公务员,她工作的内容一般是领导给她一系列的材料,让她根据这些材料提出调查和调研分析报告。师妹学的是历史,专业并不对口,对法规之类的硬性知识很欠缺,但她自学能力比较强,且她在读书期间培养了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工作做得非常好,调查报告写出来常印发各处作为学习模板。知识性的东西容易弥补,但能力方面却需要在读书期间一点点慢慢培养。如果能力方面没能在学校培养好,在以后的工作将会遇到千变万化的具体工作的阻力。

  细节问题中把握读研实质

  问:在考研挑选学校的时候,您认为除了自身情况需要考虑,报考学校的应不应该挑选一些层次更高的学校?
  马东瑶:
要自己清楚自己,一方面是自信问题,另一方面是看对自己有没有正确的认识,对自己要有一个比较公允的把握。我个人认为年轻人要有一股冲劲,要是做什么都老气横秋,那社会就没有活力,但一定要对自己有公允的认识,若自己的基础知识不够扎实,能力上有所欠缺,就不一定要考一流的学校。
  有些学生想法有些极端,抱着赌一把的心态去考研,这是不可取的。赌徒心理,是无法赌赢的。现在考研并不是一张考卷定终生,复试时候的面试也非常重要,即使在保送时也是如此,比例成分很高。许多老师在面试时和学生交流,对学生的情况会看得比较清楚,或许你初试赌赢了,但是复试时不可能一赌再赌都可以赢,几率会很小。
  考研学生应该在对自己认识比较正确的基础上,报考和自己水平相当或者稍微更高点档次的学校,才是明智的选择。

  问:有的学生担心自己本科成绩比较差,这对考研有哪些方面的影响?若是考上了,对复试有影响吗?
  马东瑶:
成绩能不能等于能力,得关注这个所谓的差后面的本质。大学里有同学考试成绩差,但有的同学有别的方面的特长。比如我们中文系有些男同学,英语和需要背诵的东西考不好,考试成绩差,但是脑子特别灵光,特有才气,诗写得非常棒。大学学习不同于中学的死记硬背,同学们应该注重培养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包括研究的潜质,这些都要有意识培养和显露。因此,本科成绩差,要具体分析其本质,要看是学生没有用心去记诵积累一些基础知识呢,还是什么问题都不会分析。若是只会记诵,即使考研初试时能通过,也不能说明具备了读研的潜质。
  若你真正培养好了能力,在复试时能让老师满意,那本科考试成绩差也没有关系,因为复试在很多学校都属于重新洗牌。导师特别看重学生的研究的潜质和能力,尤其是在我们学校,面试是多对一,面对面和学生谈,考察学生读过什么书,对一些问题的看法如何。听学生开口一般就可以知道深浅。若是知识方面有一些欠缺,还可以弥补,但若是分析问题的能力欠缺,只会死记硬背,这样的学生就属于没有好好培养能力,在复试时不一定能过。我们经常碰到初试比第二名高几十分的同学,但复试可能被淘汰。

  问:您是如何指导学生平衡考研和就业这两方面的关系的?
  马东瑶:
可能有的老师会鼓励学生专注在一方面,否则会几头空,但我的观点是就业和升学一般都应该做几手准备,因为没有谁能保证一条路就走得通。即使我们当年的经验也是如此,现在就业形势不好,更不能一条道走到黑。不管走哪条路,事先都要在衡量自己的状况后选择一二,做几手准备。
  做出选择时还有一些看具体情况,比如家庭情况,要看家人支持与否,这是我们选择时需要考虑的一个重要方面。什么也不做就是一心考研,即使家里条件很好,这样的背水一战也会让自己的压力很大,因为这样的选择意味着自己断了别的出路。我认识一个考了几年的同学,毕业后没有找工作,专心考研两年仍没有考上,后来实在顶不住了,找了个工作边工作边考研。对这样的学生,坚韧的决心值得肯定,但自身情况和现实因素也需要认真考量。若有的学生家境困难,但又非常想读研,就不找工作一心考研,考不上又接着考,这样的情况我个人不是很赞同,因为这会给家庭造成很大的负担。
  因此,做出选择一定要综合考虑自身的情况,慎重做决定。

  问:根据您这么多年来的教学经验,您对那些考研的学生有何要求和期望?您希望招到什么样的学生?
  马东瑶:
专业上,学术基础还是很重要的,主要看学生对本专业的书籍阅读量,还有相关的学术动态研究状况是否有一定的积累和了解。
  另外,我比较看重学生读研的目的,因为他的学习状态与其读研的目的密切相关。若读研后的动机就是为了争取更高的文凭,读研后就不管自己专业,纯粹到外面打工接活兼职,该读的书不好好读,这样的学生我们是不会要的。纯粹为了文凭而来,这是老师是最不愿意要的学生。既然报了这个专业,还是应该好好把专业中要读的书读好。
  其实,读研并不是要求要做所报专业的学术研究,可以做的相关工作很多,重要的是要在专业学习中,培养一种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在以后走向工作岗位非常必要的。我期望我的招收的学生,能在尽力做好专业研究时,把自己的能力培养起来。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