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辽宁研招网 > 大连理工大学 > 院校资讯

大连理工大学化学工程系简介

  化学工程是一个与世纪同龄的学科。她在大连理工大学也是最早的专业之一,为大连理工大学的发展作出了极大的贡献。1985年建立化工学院时,成立了化学工程系,经过十几年的发展,化工自动化、环境工程和生物化学工程相继从化学工程系中成长壮大并分离出去或单独设系。1997年电化学工程专业(腐蚀与防护专业)加入,形成了今日的化学工程系。化学工程系现有三个教研室和两个研究所:化学工程、化工原理和电化学工程教研室,以及系统工程和化学工程研究所,共有教员57人,其中,教授8人(博导3人),副教授19人。随着与生命、材料和信息科学等学科的交叉发展,化学工程学科又焕发出新的青春,本系的多个研究方向,如强化传热与节能技术、多相流传递与界面科学、流体热力学、超临界萃取的理论及应用、超临界液体的分子模拟、干燥技术与粉体技术研究、吸收热泵工业化研究、化工系统工程、金属材料的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研究、腐蚀工程信息系统和在线测量技术开发、生体医用金属材料耐蚀耐磨、生物相容性机理研究、金属表面改性、复合化学镀等表面处理新技术、电化学合成技术、制膜新技术、电化学综合仪器开发、防腐工程设计和施工、膜分离技术及其在生物技术和环保中的应用、传递原理在生命科学中的应用、旋液分离、絮凝剂开发等。本系每年都承担多项国家和省市的科学基金项目的同时,还有多项与工厂、企业合作的项目,为社会创造了的效益每年超过10000万元以上,受到了社会的普遍认可。本系获国际教科文组织奖2项,国家发明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12项,发明专利9项,近十年发表专著10余部,论文500余篇。化学工程系每年招收化学工程和电化学工程两个专业的本科生约90人,有博士后流动站一个,博士点一个,硕士点两个。到目前为止,已培养本科生约2000人、硕士生170多人、博士40多人、博士后2人。已成为我国培养现代化学工程领域高层次人才的重要基地。

  本科专业化学工程专业化学工程是宽口径的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下的一个培养方向。该方向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物理及物理化学的基本原理,从工程的角度来分析与研究化工类产品工业化中所遇到的各种物理过程及化学变化过程的规律性。通过基础课与专业技术课的学习,培养学生进行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的研制与开发、工艺与设备设计、生产的管理等方面的综合能力。该方向的主要课程是:外语、数学、物理、无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分析化学、化工原理、化工热力学、反应工程学,传递过程、化工计算、分离工程、化工设备机械基础等课程。该方向的毕业生可在高等院校、科研单位、化工、石油化工、炼油、冶金、轻工、食品加工、制药、环保等行业中,从事化工类产品的研制、开发工作,也可在设计部门从事化工工艺与设备的设计工作,也可在工厂从事生产的管理与技术改造工作。电化学工程专业电化学工程是研究电化学反应工程、电化学合成、表面膜材料、电极材料、腐蚀与防护、电解提取与精炼及电加工的学科,是一门新兴的边缘科学。许多高新材料、高新技术及表面科学的开发和利用,都与电化学工程学密切相关,故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本专业方向培养掌握电化学理论、腐蚀与表面科学技术开发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主干课程除了数学、物理、英语、计算机基础、制图、分析化学、有机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等基础课之外,还侧重学习金属学、电化学、腐蚀工程、金属腐蚀等专业课。毕业生适于从事电化学基础理论研究工作及腐蚀与防护、表面工程技术和科学研究和管理工作。

  研究生专业多相流与化工传递研究方向:本研究方向为化学工程学科中化工传递方向与工程热物理学科中多相流热物理方向相互渗透与发展的新兴学科方向。研究内容为化工中的多相流动、传热传质学与分离技术,研究领域以化工为主,并涉及能源、动力、核技术、生命、生态、环境、航天等领域的学科交叉研究,在我国科学技术发展与国民经济建设中发挥着积极作用。本研究方向现有教授2人(其中博导1人)、副教授2人。近十年来培养博士后2人、博士生17人、硕士生30余人。目前在读博士生2人、硕士生7人,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6项,国家教委博士点基金2项、省基金2项,获国家发明奖一项,发明专利2项,省部级奖多项,发表论文百余篇。本方向的两个子方向为:多相流传递和传质与分离工程:热忱欢迎化学工程、生物化工、环境工程、化工机械、工程热物理等专业的应届毕业生与在职人员报考。

  部分教授及其研究方向姚平经:化学工程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主要研究方向为化工系统工程。他领导的系统工程研究所,十几年来完成了生产装置系统的分析和诊断、生产装置节能及扩产改造等20多个合同,总合同经费300多万元,其中9项在生产上得到实施,并一次开车成功,连续72小时的考核,达到设计指标,为工厂获得显著的经济效益,每年达5000万元以上。并获国际科学与和平贡献奖,发明创新科技之星奖,以及省科学技术进步一、二等奖等。梁成浩:电化学工程专业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有电化学工程、腐蚀工程与技术和生物医学材料表面耐蚀改性,包括电化学合成、加工,防腐蚀技术开发;腐蚀数据库和专家系统开发;生物医用材料表面改性及耐蚀性和生物相溶性研究和开发新型医用形状记忆合金等材料的研制。刘天庆:化学工程专业教授,中国工程热物理学会理事,辽宁省学会副秘书长。主要研究方向为:(1)生物膜形成过程的研究。通过改变材料的表面化学组成及其微观结构,造成微生物喜欢或不喜欢附着的表面生态环境,从而加速或抑制各类生物膜的形成过程;(2)表面材料改性与防腐抗垢。采用离子注入和化学镀等物理和化学的表面改性技术,改善换热表面的传热及防腐抗垢性能。近5年来主持完成及在研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完成辽宁省基金项目2项;正在进行的国际合作项目1项。与燕化合成橡胶厂、燕化研究院和洛阳石油化工总厂等单位合作完成或在研项目4项。完成科研经费30万元以上,在研经费50万元。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