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湖南研招网 > 湖南大学 > 导师介绍

湖南大学新闻传播与影视艺术学院导师介绍:李浩鸣


  姓名:李浩鸣

  性别:男

  导师类别:硕士生导师

  职称职务:

  湖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

  湖南大学科技新闻与传播研究所所长

  科学时报社高级记者,科学时报社驻湖南记者站站长

  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科学新闻·学术专刊》编委

  中国科技新闻学会常务理事

  湖南省科技新闻学会副理事长

  湖南省科普作家协会常务理事

  学历:本科

  学习经历

  1976年毕业于中南大学(原中南矿冶学院)

  1986-1987年,中国科学院武汉干部进修学院“科技人员英语学习班”

  1991年,中共湖南省委党校“处级干部学习班”

  1992年,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二期全国科技记者编辑学习班”

  2001年,中国科学院管理干部学院“第十四期所级领导学习班”

  2003年,国家新闻出版总署 “第一期中央单位在京报社社长、总编辑学习班”

  2003-2004年,中共中央党校中央国家机关分校“干部进修班”

  工作经历

  1976—1991,在中科院大地构造所从事地球科学研究,主持或参加相关科研课题12项。公开发表自然科学学术论文,著(译)作20余种。二次赴苏联参加科研,曾赴地处北极圈内的科纳半岛科学考察。同时兼职多家媒体科技新闻报道。

  1991—2000, 1991年创建中国科学报湖南记者站,专职科技新闻工作,任站长,记者。1998年创建深圳记者站,同时兼任站长、主任记者。曾多次赴香港多所大学开展科技新闻采访活动。发表科技新闻传播作品500篇以上。多次获奖。

  2000—2004,任科学时报社,任副社长兼副总编辑、社党委委员。

  先后主持组织8次全国性重大科技传播活动,发起组织4次全国性重大科技新闻专题宣传活动。

  2004—2010年,2004年进入湖南大学,6月创建湖南大学科技新闻与传播研究所,从事科技新闻、科技传播领域的教学、科研与科技新闻、科技传播社会实践活动。

  人才培养

  从2004年开始,为新闻与传播学院本科毕业班开设“科技新闻与科技传播”课程;同时指导新闻与传播学院本科毕业论文。开设了“科技新闻理论与实践”、“科技传播理论与实践”、“现代科学技术前沿问题”等3门课程硕士研究生课程。

  从2004年开始,共接受“科技新闻与科技传播”研究方向全日制硕士研究生6届32人,已毕业20人,全部参加与所学专业对口的工作;同时招收培养在职研究生11人(均在读),已毕业获得硕士学位1人。2010年预计招收全日制硕士生5人。自2007年以来,在读研究生先后发表论文数30余篇,10余篇学术论文、新闻作品获全国、全省奖励。

  2008年3月,与中欧生物学和生物医学研究的伦理管理项目(BIONET)和科学与发展网络(SciDev-Net)联合主办“2008医学生命伦理报道研修班” ,全国30多家中央、省市级媒体骨干记者、编辑,部分高校宣传部门负责人和湖南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研究生等80余人参加。

  2009年11月12—17日,与科学时报社合作,在湖南大学举办“全国科技新闻采访与写作研修班暨通讯员培训班(第一期)”。

  学术交流

  2004年11月,在第四届亚太地区媒体与科技社会发展研讨会(北京)作学术报告。

  2005年5月,组织并主持在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成功举办“全国首届科技创新与科技传播论坛”;

  2005年12月14日,应南方周末报社和中山大学传播与设计学院邀请,在“南方周末科学报道的探索”专题研讨会上作学术讲座。

  2007年8月,在北京香山科学会议第307次学术讨论会作专题发言。

  2007年 11月,为湘南学院开设“新闻宣传与科技报道”讲座。

  2008年10月,为“全国卫生系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提高执政能力建设高级研修班” 开设专题讲座;

  2008年11月,为共青团湖南省委基层干部培训班开展新闻宣传讲座。

  2009年5月,为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和“南车时代电气(株洲)集团”通讯员写作培训班开设“企业新闻宣传报道”专题讲座。

  研究领域:

  研究方向:


  (1)科技新闻

  科技新闻学基本原理、科技传播基本理论和方法;基本特征和采编要领;

  科技新闻与社会科技进步、经济发展的相互关系,科技新闻的社会功能;

  科技新闻传播四大基本要素(主体、客体、载体和受体)及其相互关系。

  (2)科技传播

  现代科技传播在现代社会发展和建设创新型国家过程中的地位与作用;

  科技传播的主要特征,传播方法和手段;

  科技宣传基本原则与策划技巧;

  当代世界科学发展前沿问题和我国科技发展的重点;

  科研课题:

  1、“科技传播与社会生产力发展的研究”(主持),2004-2005,省级;

  2、“科技成果产业化问题研究”(主持)2005,横向;

  3、“湖南省科技新闻宣传、科技传播方法及效果评估”(主持),2006-2008,省重点;

  4、“湖南突发公共事件科技信息管理与传播研究”(主持),2007-2009,省级;

  5、“硕士研究生培养‘三段式’模式研究与方案设计”(主持),2008-2009,教改;

  6、 公共卫生与食品安全突发事件科技新闻采集传播策略(主研),2008-2010,省级;

  7、 中国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50年改革创新研究(主持),2008-2009,横向;

  8、“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管理过程研究”(主持),2009,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

  9、 袁隆平杂交水稻育种科学思想的形成与传播(主持),2010-2012,省级;

  10、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传播体系构建与宣传策略研究(主持,预研申报中)国家级。

  科研成果

  代表性论文:


  《科技传媒的市场定位与走向》,《科技新闻 学术专刊》2003.3. P.9-10

  《新时期舆论导向与舆论监督的思考》,《科技新闻 学术专刊》2003.4. P.10-11

  《危机事件中科技新闻舆论导向与监督问题》,《科技新闻学术专刊》2005.1. P.9-10

  《构筑科技产业发展新路桥》,《科技新闻学术专刊》,2005.3,P.22-24

  《论现代科技传播的社会功能》,人民出版社,2006-9

  《科技新闻基本要素研究》,湖南省科技新闻学会2005/2006年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科技新闻的基本要素及其辩证关系》,2007年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九次学术年会

  《灾难事件科技新闻报道若干问题》,2008年第六届亚太地区媒体与社会发展研讨会

  《袁隆平与中国杂交水稻工程》,《工程研究》,2009.9,第1卷第3期

  《科技新闻深度报道的科学认知问题》,《科技传播》,2010.2,总第13期

  著 作:

  《知识创新在西部报告集》,主编,暨南大学出版社,2002

  《中国院士治学格言手迹》,主编,世界知识出版社,2004

  《创新的纪录》,副主编,世界知识出版社,2005

  《科技新闻与科技传播》,主编,人民出版社,2006

  《科技兴邦—中国著名科学家访谈录》(袁隆平篇),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2008

  《追寻轨迹—南车株洲电力机车研究所变革求新发展之路》,湖南大学出版社,2009,

  《湖南省自然科学基金管理研究》(主编)湖南大学出版社,2009,

  奖励情况:

  2007年获湖南省科技新闻学会“科技新闻贡献奖” ;

  2007年《科技新闻的基本要素及其辩证关系》获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九次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二等奖;

  2007年 “袁隆平提出种三产四丰产工程” 获中央新闻单位驻湘记者第十三届《中国电信杯》好新闻二等奖; “我国科学家为老挝探查铝土资源”、获中央新闻单位驻湘记者第十三届《中国电信杯》好新闻三等奖;

  2008年,整版图片新闻报道《袁隆平三亚一日》获驻湘中央新闻单位第十四届好新闻一等奖;

  2009年,新闻特稿《袁隆平与华国锋》获驻湘中央新闻单位第十五届好新闻一等奖;

  2010年,《科技新闻深度报道的科学认知问题》获中国科技新闻学会第十次学术年会优秀论文特等奖;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