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湖南研招网 > 湖南大学 > 导师介绍

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导师介绍:王建华

姓名 王建华 性别 民族 出生日期 1970年08月 27 日
行政职务     专业职务 B 副教授 研究专长 JYX 应用经济其他学科
最后学历 A 研究生 最后学位 A 博士 担任导师 B 硕士

  主要学习和工作经历

  1996.9——1999.3就读于湖南大学国际商学院,获得经济学硕士学位,1999.3——2002.11年上海交通大学管理学院,获得管理学博士学位。2002年11月进入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担任产业经济研究所副所长,国际贸易系副主任。在工作期间,主讲本科生的《国际市场营销》和《产业经济学》两门课程,担任研究生《产业经济学》,《产业经济学前沿专题》的教学工作。曾参与和主持完成的研究课题有:国家社会科学基金“国际市场预测理论和方法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工业制成品出口发展战略模型群及实证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我国外贸出口国际竞争力评价理论与方法研究;全国统计科学研究计划项目 “中国工业制成品出口发展的经济计量模型与实证研究”;教育部博士点基金“我国企业竞争优势的形成机制模型”;国家外经贸部科技司项目“中国工业制造业国际竞争力的系统研究”;商务部项目 “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的机理及评测研究” ;湖南省社科基金“湖南省汽车零部件国际竞争力提升策略研究”;“小城镇现代物流关键技术“,国家科技部重大攻关项目。

  2006年2月-7月在北京外国语学院学习外语,2006年11月-2007年11月在美国佐治亚理工大学经济系做访问学者。2007年11月回国后在湖南大学经济与贸易学院工作至今。

  主要研究领域

  主要研究领域曾集中在产业竞争力,企业竞争优势,企业理论等领域。在企业竞争力方面提出从竞争的本质方面看待竞争,开创性地构建了企业竞争优势的三维模型,并提出了具有很强操作性的竞争力评价体系。目前主要的研究兴趣和领域有:

  (1) 经济激励与中国经济转型

  任何社会和经济的变革都源于不同的制度安排中的矛盾和冲突。本研究领域的主要理论领域涉及激励理论,信息经济学,合同理论,产业组织理论和预期理论。目前力图通过理论的吸收和创新,对中国经济转型中的农地制度变化和农产品的国际化研究方面,以及中小企业的信用风险和融资工具的变化进行相关的探索和研究。

  (2) 创新经济与研发机制研究

  创新是国家进步的根本性源泉。本研究方向立足于国家,区域和企业等层面,对技术创新进行模式规律,体制和政策等方面进行探索,对产品研发的微观机制,IPD等组织管理、项目管理与绩效进行理论和应用化研究和探索。

  主要研究成果

  王建华主要学术获奖和成果如下:《系统建模方法研究及其在国际贸易系统中的应用》2006年教育部提名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研究成果“中国工业制成品出口发展研究”荣获2003年度“中国机械工业科学技术奖二等奖”;研究成果“中国工业制成品出口发展的计量模型及实证研究”获得2000 年度“湖南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二等奖”和“第五届全国统计科研成果三等奖”; “企业竞争优势形成机制研究”,香港中文大学博士生工作坊,2001,7 获得优秀论文奖;“企业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体系研究”,人大《工业企业管理》2002,9全文转载;中国工业行业利润率变动模式研究,人大《工业经济》2002,8全文转载;企业竞争优势——基于竞争场的分析构,人大《企业经济》2003。其他相关论文有:高新技术产品出口对我国经济增长的拉动效应研究,2006,商务部咨询报告;对我国垂直专业化贸易影响因素的实证研究,国际商务,2006,No.5;垂直专业化度量研究,技术经济, 2007,No.11;企业竞争优势——基于竞争场的分析构架,经济评论,2003年第5期;企业竞争力评价系统及应用研究,管理科学学报,2003年第2期;中国工业行业利润率变动模式研究,统计研究,2002,No.5;企业竞争力评价的指标体系研究,软科学,2002,No.3;中国工业制造业技术创新的相对评价及实证研究,系统工程,1999,No.2;技术创新对中国工业制成品国际竞争力作用的实证研究,统计研究,1999,No.6;企业集团可持续发展技术创新体系的实现途径,科技进步与对策,2000,No.5;市场治理机制对产品价格影响的研究,上海管理科学,2002,No.5;技术创新对国际竞争力作用评测模型研究,预测,1999,No.1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