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吉林研招网 > 吉林大学 > 导师介绍

吉林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介绍:冯彦君

姓  名:
冯彦君
性别:
出生年月:
1966-0-0
工作单位:
吉林大学
所在院系:
法学院
职称:
教授
行政职务:
 
招生专业:
030107经济法学
研究领域:
经济法学、劳动法学、社会保障法学
是否兼职:
指导博士生总数:
 
指导硕士生总数:
 
目前博士生数:
 
目前硕士生数:
 
 
  个人简介
  1989年毕业于吉林大学法学院,获法学学士学位,1992年毕业于吉林大学法学院经济法专业,获法学硕士学位,同年留校任教。1996年开始攻读博士学位,2001年毕业,获刑法学博士学位。1994年被聘为讲师,1998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2001年破格晋升为教授。2003年起任博士生导师。
  现任吉林大学法学院副院长,兼任中国劳动法学研究 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理事、吉林省法学会理事、吉林省政府法律顾问、吉林省人大常委会立法咨询小组成员、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兼职教授、吉林省高级人民法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长春仲裁委员会仲裁员。
  主要研究领域为经济法学、劳动法学、社会保障法学。
  开设课程
  本科生:劳动法学、市场管理法、经济法原理、经济法学、合同法、经济法概论
  研究生:劳动法专题、劳动法学、市场管理法、经济法原理、经济法专题、竞争法专题、消费者权益保护法
  对外交流
  1992年12月 国际劳工标准讲习班(大连)
  1994年10月 亚太法协第四届劳动法研讨会(北京)
  1995年05月 金融法理论与实践高级理论研讨会(长春)
  2001年10月 全国第九届经济法理论研讨会(厦门)
  2002年10月 全国第十届经济法理论研讨会(长沙)
  2003年11月 经济法学研究会年会(北京)
  2003年11月 中国劳动法学研究会年会(北京)
  2005年10月 中国劳动法学研究会2005年年会暨劳动合同立法理论研讨会(上海)
  2005年10月 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年会暨第十三届经济法理论研讨会(南昌)
  2005年11月 中美劳动争议调解与协调处理研讨会(北京)
  2006年1月 企业社会责任国际研讨会(北京大学)
  2004年4月—2005年3月 日本关西学院大学访问学者
 
  获得奖项
  1、《试论我国工资立法的原则》,吉林大学,1996年,优秀奖。
  2、《劳动关系契约化:劳动法实施的关键》,吉林大学,1996年,优秀奖。
  3、《经济法专业课程体系改革》,吉林大学,1997年,校级二等奖。
  4、《劳动法学》,长春市政府,2001年,著作三等奖。
  5、《民法与劳动法:制度的发展和变迁》,吉林省政府,论文三等奖。
  6、《劳动合同解除中的“三金”适用》,中国劳动法研究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7、《劳动法学》,中国劳动法学研究会,优秀工具书,一等奖。
 
  著作及论文

  专著:
  1、《劳动法学》,吉林大学出版社,1999年11月版。
  主编:
  1、《市场管理法学》(主编),吉林大学出版社,1998年3月版。
  2、《经济法新论》(修订版、副主编),吉林大学出版社,2003年6月版。
  参编:
  1、《中国当代合同法论》(撰稿人),吉林大学出版社,1992年10月版。
  2、《经济法原理》(撰稿人),吉林大学出版社,1994年1月版
  3、《经济法新论》(撰稿人),吉林大学出版社,1996年9月版
  4、《经济法原理》(修订版、撰稿人),吉林大学出版社,1997年8月版
  主要论文
  1、《我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点评》,《当代法学》,1994年第3期。
  2、《试论我国工资立法的原则》,《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4年第5期,人大复印资料转载、高教文科学报摘摘要、获奖。
  3、《论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经济职权的特点与内容结构》,《法律科学》,1994年第6期。
  4、《论劳动法是保障人权之法》,《中央检察官学院学报》,1995年第1期。
  5、《经济合同的无权代理与滥用代理权》,《法学杂志》,1995年第1期。
  6、《略论财产保险合同的法律特征》,《经济法制》,1995年第2期。
  7、《劳动关系契约化:劳动法实施的关键》,《光明日报》,1995年11月28日。
  8、《市场主体的经济法义务》,《经济与法》,1995年第2期,获奖。
  9、《关于中国人民人行法的法学思考》,《吉林金融研究》,1995年第6期。
  10、《略论商业银行的法律地位与保障机制》,《长春城市金融》,1996年第1期。
  11、《反垄断法论纲——兼论我国制定反垄断法问题》,《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6年第1期。 《法学研究》“法学研究综述”引用。
  12、《公司减资与债权人利益保护初探》,《法学杂志》,1996年第3期。    
  13、《论法律权威》,《长白论丛》,1997年第1期。
  14、《减刑、假释的法定程序化》,《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7年第4期。
  15、《解释与适用——对我国劳动法第31条规定之检讨,《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9年第2期。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16、《论劳动法的基本原则》,《法制与社会发展》,1999年第1期。
  17、《论劳动者录用优先权》,《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0年第6期。
  18、《世纪之交我国经济法学研究的五年回顾与展望》,《法制与社会发展》,2001年第1期。
  19、《强迫职工劳动罪若干问题探讨》,《法制与社会发展》,2001年第2期。
  20、《从九五到十五:我国经济法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当代法学》,2001年第1期。人大复印资料转载。
  21、《重大劳动安全事故罪若干问题探析》,《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1年第2期,高教文科学报摘摘要摘录。
  22、《民法与劳动法:制度的发展与变迁》,《社会科学战线》,2001年第3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1年第4期转载、人大复印资料2001年第8期转载。
  23、《信用:契约法的伦理基础》,《法制天地》,2002年第1期。
  24、《强化合同担保机制》,《吉林日报》,2002年2月21日。
  25、《契约自由与反垄断规制》,《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2年第5期。
  26、《我国劳动法中应增设竞业禁止条款》,《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2年第6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2003年第3期转载。 
  27、《市场信用机制的法律建构与保障》,《中国商法年刊第二卷》(文集),吉林大学出版社,2002年10月版。
  28、《我国经济法学研究的成就与未来趋向》,《经济法理论与实务热点问题探讨》(文集),厦门大学出版社,2002年12月版。
  29、《劳动权论略》,《社会科学战线》,2003年第1期,人大报刊复印资料2003年第6期转载。
  30、《市场信用的法律求索——以经济法、民商法为视角》,《经济法前沿问题研究》,中国检察出版社,2004年 6月版。
  31、《强化社会弱势群体法律保护的新视野》,《法制与社会发展》。2003年第4期。
  32、《劳动权的双重属性:社会权属性与自由权属性》,《中国劳动保障报》(理论版), 2004年2月3日。 33、《劳动权的多重意蕴》,《当代法学》,2004年第2期。
  34、《跨国并购的反垄断法规制,《经济法学家》(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2004年11月版。  
  35、《WTO:有限政府与现代经济法》,《社会科学战线>2004年第6期,《新华文摘》2005年第5期论点摘编。
  36、《公司分立与劳动权保障——我国应确立劳动契约承继制度》,《法学家》,2005年第5期。
  37、《正确认识竞业禁止制度》,《中国劳动》,2005年第12期。
  38、《社会弱势群体法律保护问题论纲》,《当代法学》,2005年第4期。
  39、《经济转型期中国反垄断立法的挑战与抉择——以垄断力的认定为核心》,《江西财经大学学报》中国法学会经济法学研究会2005年年会专辑。
  40、《〈经济法学〉课程内容体系的反思与重构》,《高教研究与实践》2005年第2期。
  41、《口头劳动合同法律效力与事实劳动关系法律效果》,《中国劳动》2006年第1期。

 
  承担项目
  1、工资制度改革的立法取向,吉林大学世川良一优秀青年教师基金,1992年至1994年,已完成。
  2、合同法研究,吉林省社科基金青年项目,1996年至1998年,已完成。
  3、社会弱势群体的法律关注,教育部“十五”社科规划项目,2001年12月至2004年10月,进行中。
  4、当代中国劳动权法律保障问题研究,吉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项目,2001年10月至2003年12月,进行中。
  5、当代中国劳动权法律保障问题研究,国家社会科学规划基金项目, 2002年10月 ,进行中。
  6、经济法学课程内容体系优化研究与实践 吉林大学新世纪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第二批立项项目 2003年至2005年,已完成。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