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吉林研招网 > 吉林大学 > 导师介绍

吉林大学博士研究生导师介绍:刘福森

姓  名:
刘福森
性别:
出生年月:
1943-8-0
工作单位:
吉林大学
所在院系:
哲学社会学院
职称:
教授
行政职务:
 
招生专业:
010101马克思主义哲学
研究领域:
哲学基础理论研究
是否兼职:
指导博士生总数:
 
指导硕士生总数:
 
目前博士生数:
 
目前硕士生数:
 
 
  个人简介
  个人情况简介
  一、综合材料
  刘福森,男,河北省玉田县人,1943年8月生。现为吉林大学哲学社会学院、吉林大学哲学基础理论研究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环境哲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
  在多年的科学研究中,出版专著二部,在《中国社会科学》等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近百篇。其中在《中国社会科学》(中文版)杂志发表一篇,《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全文翻译转载其研究论文2篇,《新华文摘》全文转载在1篇,在《哲学研究》上发表论文6篇,《哲学动态》发表论文7篇,在《自然辩证法研究》杂志上发表4篇;在国外杂志(日本)发表一篇,在省级杂志发表论文多篇。参加了《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一书的撰稿和统稿,参加过八个博士点编的哲学专业教材的编写工作,参加过《中国大百科全书》的撰稿。曾主持完成国家社科基金项目一个,主持省、部级项目2个,并参与了多个重点项目的研究。
  在以下几个领域里的研究在国内占据领先地位:
  ⑴在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总体性质的研究上,我在1991年就提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新唯物主义在本质上是历史唯物主义,2001年有进一步提出“历史生存论”概念,把历史唯物主义奠基于生存论的基础上。从而把我国“实践唯物主义”的讨论向前推进了一大步。在国内哲学界产生了广泛的影响(在此问题上同北大著名哲学教授黄楠森进行了二年的论战,日本的《季报唯物论研究》杂志也多次介绍过我的观点)。
  ⑵在对历史唯物主义的研究中,在国内也具有领先地位,并成为代表性观点。从人、人的主体性的视角重新考察了我国传统观点对历史唯物主义的解释,在对社会发展的理解上实现了从“物”的解释原则到人的解释原则的转变,推进了我国理论界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研究。观点在众多的文章中被作为代表性观点引用,在学术界产生了广泛影响。为此,《哲学动态》(1993年12期)曾发表本刊记者对其进行的“人物专访”,对他的研究予以充分肯定;《社会科学战线》、《理论探讨》等杂志也对我本人及其研究成果作了介绍(内封面)。中国社会科学院哲学所编写的《当代中国哲学史》(上下册)的第519页、523-524页、529页、555页都对他的观点做了介绍。
  ⑶在生态哲学与发展哲学的研究上,我进行了跨学科的研究。在生态伦理学的研究中,突破了我国学者的自然中心主义的生态伦理观点,首次(1995年)提出了以人的生存为基础的“发展伦理学”。这种新的伦理学既不同于传统的伦理学,也不同于生态伦理学,而是人类可持续生存、发展的伦理学。作为一种创新性的、代表性观点,引起了理论界的广泛关注: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翻译、转载了他的具有代表性的两篇论文;《自然辩证法研究》杂志2001年第8期发表了一组(4篇)关于他的发展伦理学的“笔谈”,2002年自然辩证法研究杂志第5期发表了徐惠如的文章,第7期发表了刘英的文章论述发展伦理学,都是以他的观点为基础。日本学者山口 勇曾在日本的杂志上发表文章介绍他的观点,并想把我的论文翻译介绍给日本读者。国内的《中国社会科学文摘》杂志、《高校文科学报文摘》、《哲学动态》等杂志以及《人大复印资料》、光明日报等报刊杂志都曾多次摘录和转载过他的观点。
  多年来讲过的课程有: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哲学专题研究;部分马列原著研究、毛泽东哲学思想研究、生态哲学和发展哲学研究、哲学观研究等。
 
 
  著作及论文
  著作:
  1、 社会发展的哲学探索 吉林大学出版社 1994年6月
  2、 西方文明的危机与发展伦理学,江西教育出版社,2005年6月。
  3、 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 高清海主编(第3章、第6章、第8章、第10章)人民出版社1987年6月。
  4、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博士点教材)第7章
  部分科研成果目录
  1、社会历史过程的主体性、合目的性和规律性 哲学研究 1988年10期。新华文摘1989年1期观点摘编。理论信息报1988年11月4日摘要。获吉林省优秀科研成果3等奖。在中国哲学四十年一书介绍。
  3、主体、主体性及其他 哲学研究 1991年2期。
  4、规律、必然性与人的活动 哲学研究 1992年4期。社科信息杂志1992年7期摘要。获吉林大学人文社会科学第3次优秀科研成果奖。
  5、人的社会本能与社会规律 哲学研究 1993年3期。
  6、价值、主体性与历史唯物主义 哲学研究 1993年5期。
  7 、历史唯物主义研究中的观念变革 哲学动态 人物专访,1993年12期,人大复印资料哲学原理1994年1期。
  8、自然主义还是人道主义——为人类中心主义辩护,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 1997年2期,原载于《哲学研究》1995年12期。
  9、自然中心主义生态伦理观的理论困境 中国社会科学(中文版) 1997年3期。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1999年1期翻译转载。
  10、消费主义霸权统治的生存论代价 人文杂志2005年4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5年第5期全文转载。学术年鉴,
  11、消费合理性:“节约型社会”的消费评价 理论探讨 2006年1期,中国社会科学文摘,2006年2期转载。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