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广东研招网 > 暨南大学 > 专业介绍

暨南大学研究生专业介绍:新闻与传播

  一、学科简介
  暨南大学新闻传播教育始于1946年,是全国创办最早的三大新闻院系之一。1986年获新闻学硕士学位授予权点,2001年获传播学硕士学位点,2006年获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硕士点和新闻学博士点,2010年获全国首批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MJC)点。

  2011年获新闻传播学一级学科博士点,2014年获艺术硕士专业学位(MFA)点。已建立了完善的本-硕-博人才培养体系,在高层次专业人才培养方面具有良好的学科资源和办学条件,现有学科发展和人才培养平台包括:广东省和国务院侨办重点学科,广东省第一个文科研究生创新培养基地“华南新闻传媒研究生创新培养基地”,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媒体实验中心”、华南地区首个新闻传播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及每年一度的面向全国研究生与青年教师的“传媒领袖讲习班”。

  在62位专任教师中,现有博导14人、教授21人、副教授23人。教师中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3人,教育部新闻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全国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1人。“千百十人才培养工程”国家级人才1人。新闻出版总署“行业领军人才”1人,中国新闻教育学会副会长1人,中国传播学会副理事长1人,珠江学者讲座教授1人。

  二、培养目标
  本专业为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新闻传播业培养德才兼备、具有现代传播理念与国际化视野、了解中国基本国情、熟练掌握新闻传播技能与方法的应用型高层次人才。具体要求为:

  (一)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方法,具有良好的政治素养和政策水平;遵守法律、能够把握现代新闻传播职业理念,恪守新闻传播职业道德;具有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具有一定的职业理想,勇于创新,敏于实践,敢于担当。

  (二)熟练掌握新闻传播的基本原理,具备从事新闻传播实践所需要的专业素养、技能与方法;能够胜任新技术变革对新闻传播工作提出的新要求。

  本专业的学习和研究范围涉及新闻与传播行业的核心知识和关键技能。核心知识包括:国内外主流新闻媒体、广告公关传播机构、政府或企业宣传部门的运作及其特点;国内外新闻与传播产业以及IT产业、文化产业等关联产业的历史轨迹、经验教训、最新发展动态和趋势及其政策启示;

  我国新闻与传播产业发展和行业管理的有关政策法规建设;基于经济学、管理学、社会学等跨学科理论知识对媒体发展与经济、社会的互动关系的探讨,对国家新闻与传播行业发展战略及其实施的探讨;我国新闻、广电、广告、公关行业当前存在的主要问题和解决对策,等等。

  关键技能包括:全面熟练地掌握各类媒体的新闻、公关、广告等业务技能,扎实系统地掌握新闻与传播产业和市场的调查、分析理论和方法,经培养具备入职和职业发展所需的个人能力,经培养具备一定的项目策划、运营和管理协调能力。
  (三)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够阅读专业外语资料。

  三、学习方式及学制、在学年限
  学习方式包括兼读制、全日制。全日制学制2年,最长学习年限为4年;兼读制学制3年,最长学习年限为5年。

  四、培养方式与方法
  (一)采取课程学习、实践教学和学位论文三大环节相结合的培养方式。

  1、课程学习以课堂教学为主,兼有案例分析、专题讲座、模拟训练、现场观摩等多种形式的教学方式。教学过程中密切联系我国新闻传播业和国际同行业的实际问题,教学内容重视基本理论及实际应用,注重对学生新闻与传播实务能力的培养。同时,根据本培养单位的学科优势,在全面提升学生新闻传播能力的同时,对学生进行特色培养,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2、对于学生日常学习和实践活动的指导方式采取“双导师制”,即每名学生均由一名学术型指导老师,及一名具有丰富实践经验、综合业务素质高的实践指导教师共同指导。实践指导教师队伍由业界资深从业人员和有实际从业经验的校外专家组成,以加强本培养单位与新闻传播实务单位及主管部门的联系和交流。

  指导教师以师生互选方式确定,负责研究生培养全过程,帮助学生选择并确定研究课题,制定学习和实践计划。导师组由3至5人组成,发挥集体培养的优势,拓展学生知识面和研究视野。

  (二)课程考核分为考试和考查两种形式,方法灵活多样,重在考察学生运用所学专业知识发现、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三)鼓励学生在读期间,在本学科专业领域的学术期刊发表有实用价值的论文,研究报告,鼓励参与申请科研项目,参与“挑战杯”竞赛等科技创新或创业实践。

  五、课程体系与学分要求
  根据培养目标,本专业的课程设置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注重应用性、实务性。
  课程体系由公共学位课、专业学位课、非学位课三种类别组成。

  实行学分制,修读总学分为34学分,其中公共学位课6学分,专业学位课9学分,非学位课程19学分。其中,新闻传播实务前沿讲座为限定选修,计1学分。实践教学为全日制研究生的必修环节,计4学分。

  非学位课程可以跨一级学科选修不超过4学分。跨一级学科选修是指可选修除新闻传播学以外的暨南大学其他学科专业的硕士研究生课程,学时、学分、开课时间、考核方式都遵循相应院系培养方案的有关规定。

  选课在网络上进行。在网络上选修的课程,应在规定的学期内完成学习,并记入学习成绩;未完成课程学习而又无特殊原因的,该门课程成绩以零分计,并记入成绩单。

  课程设置如下:
  《新闻传播实务前沿讲座》为讲座课程,限定选修,可在1-3学期内任选听20场专题讲座,也可以是暨南传媒学术大讲坛或是与南方报业传媒集团、广东广播电视台、广东省广告公司等机构合作开办的各类“专业训练营”中的讲座。

  每次须携听课证完成相应考勤登记,在此基础上独立撰写听讲心得报告,并以小组形式作公开主题发言,再交指定教师评定成绩。学科前沿讲座考核合格计1学分。

  对跨学科、专业招收的硕士研究生,须补修3-4门新闻传播专业本科核心课程,成绩需由任课教师认定。

  六、实践教学
  实践教学是全日制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培养区别于科学学位硕士生培养的重要环节。

  应届本科毕业生及未在新闻与传播行业工作满一年以上的非应届本科毕业生攻读本专业学位期间,必须保证参加不少于6个月的实践教学;已在新闻与传播各行业工作满一年以上的非应届本科毕业生攻读本专业学位期间,不必安排专门的实践教学,但应按实践教学的要求提交相关作品及其心得报告。

  实践教学考核的依据为所在实习单位开具的鉴定材料,及一份本人的实习报告。

  七、中期考核
  中期考核在第三学期进行。考核内容包括:学生的政治思想表现、学位课程成绩和所修总学分、实践教学环节等情况。具体参照《暨南大学研究生中期考核办法》进行。

  根据《暨南大学研究生学业成绩考核管理规定》,学位课程成绩不低于70分为合格,可获得相应学分;非学位课程成绩不低于60分或考查及格,即可获得学分。学位课程平均成绩不得低于75分。

  对严重违纪或有严重思想、学术道德问题或不具备科研潜质的硕士研究生,将予以中期淘汰,进行退学处理。

  中期考核合格后,方可进行学位论文的开题报告。

  八、开题报告
  硕士研究生通过中期考核,可进行开题报告。开题报告时间原则上安排在第三学期末进行。

  学位论文选题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论文内容应来源于工作实践,面向新闻传播业的实际问题,具有良好的实践应用价值。

  九、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应在导师指导下独立完成。
  学位论文可以是学术性学位论文,也可以是调研报告、案例研究、专业作品等多种形式。

  (一)学术性学位论文
  本形式适用于新闻方向、传播方向与广告方向。
  学位论文选题应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论文内容应来源于工作实践,面向新闻传播业的实际问题,具有良好的实践应用价值。

  学术性学位论文须完成一篇15000字以上的学位论文。论文既要有一定的理论意义和学术价值,又要考虑科学研究的可行性以及社会应用价值。

  (二)调研报告
  本形式适用于新闻方向、传播方向与广告方向。
  研究生可以选择某一区域的受众群体,就其媒体使用和接触情况进行田野调查或问卷调查,要求有第一手材料、第一手访谈、第一手问卷数据,研究结论分析有一定的现实指导意义。调研报告的字数不少于15000字。

  (三)案例研究
  本形式适用于新闻方向、传播方向与广告方向。

  要求研究生针对创新型媒体(含广告公司)和媒体的创新性改革实践进行案例研究,案例研究要在充分调研和访谈的基础上,总结梳理媒体的经验和发展中的问题,并对媒体未来改革和发展趋势提出建设性的分析意见。论文开题时间为第3学期,案例研究报告字数一般不低于15000字。

  (四)专业作品
  本形式适用于新闻方向与广播电视方向
  新闻方向要求研究生在媒体实习期间,作为主要参与人完成并发表一篇有较大社会影响的深度报道(单篇字数在3000字以上,连续报道在5000字以上),并能结合报道的选题策划、报道手法和特色撰写一篇不少于8000字以上的新闻业务研讨性论文。

  广播电视方向要求研究生在媒体实习期间,作为主要参与人完成一部不少于15分钟的音视频作品,并能结合选题策划撰写一篇不少于8000字以上的包含选题策划思路的作品研究报告。

  学位论文的评审、答辩等工作按《暨南大学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执行。

  十、学位授予
  完成课程学习及实践环节,取得规定学分,成绩合格,并通过论文答辩者,经暨南大学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授予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