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江苏研招网 > 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 > 导师介绍

中科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研究生导师介绍:陈旭


  简历:
  陈旭,男,浙江湖州人,1936年9月生于南京,1959年毕业于北京地质学院地质调查及找矿系,即到中国科学院南京地质古生物研究所工作至今。1981年至1983年在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学地质系作访问学者。从1987年开始曾先后担任国际笔石工作组主席、副主席,国际奥陶系分会选举委员、副主席,主席。200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学术研究方面的主要工作和贡献包括下列几个方面:
  1.中国奥陶纪和志留纪地层学及笔石动物群的古生物学研究。1960-1962年师从穆恩之院士出版了《中国的笔石》,60-70年代参与建立和完善中国奥陶纪、志留纪及包括早泥盆世笔石带的划分和对比研究。70-80年代,系统地研究了我国西南地区志留纪早期的笔石,80-90年代他参与的《中国志留系对比》和主编《中国奥陶系对比》的英文专著。此间并负责中英志留系专题研究。近年来又研究了新疆奥陶纪的笔石,特别是系统地研究了中国奥陶纪末期(赫南特期)的笔石,论述了该时期全球最完整的笔石动物群。此外,于80年代籍扫描电镜进行笔石孤立标本的研究,填补了我国在此领域中长期空白的状态。
  2.全球层型剖面和点位(GSSP)的研究。我国从上世纪70年代开始界入,但未能突破。领导的国际工作组在浙赣边区从事中奥陶统达瑞威尔阶(DarriwilianStage)的全球层型剖面和点位(GSSP)的研究。经过4年的努力,在我国浙江常山黄泥塘建立达瑞威尔阶的GSSP,于1997年初被国际地科联批准,作为全世界该时段对比的唯一标准。这是第一个在中国确立的“金钉子剖面”,为我国的地层学争得了荣誉。同时,又参加了以瑞典、美国科学家为主的上奥陶统底界的界线层型工作组,2001年国际奥陶系分会批准在中国新疆柯坪大湾沟建立上奥陶统全球辅助层型剖面,2006年,领导的国际工作组在我国宜昌王家湾建立了奥陶系最高的一个阶,即赫南特阶的GSSP,并已被国际地科联批准,为我国的奥陶系再获一枚“金钉子剖面”。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