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北京研招网 > 中国人民大学 > 考研经验

中国人民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考研经验分享

  摘要:楼主已被中国人民大学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专业录取,本篇主要介绍的是择校问题及如何备考,同时楼主还列出了参考书目~愿各位考研er能坚持梦想成功上岸。

  看到其他同学发的帖子,觉得很详细,这里便不再以备考的时间之流做一详述,只是简单地分享一些体会。

  一、关于择校

  对我来说,因为对外国文学、异域文化、语言学习都很感兴趣,比较文学专业的选择应该是很自然的。在我有所了解的几所学校里,北大的比文所和复旦对语言的要求都很高,如在复旦就读后需要学习二外和古典语;川大在学科理论、英美文学等各方面都极具实力,排名第一大抵有师资的缘故。也曾考虑过北师大和华东师大,但个人还是倾向更综合性的大学。定下人大,有以下几个因素:

  1、地理优势。北京的文化资源非常丰富,作为一枚博物馆、美术馆爱好者,这点对我来说很有吸引力。

  2、人大考大综合,但不考语言学。文学基础部分包括古代文学、外国文学(其中东方文学占比极小,也许是因为人大比文本身没有专门研究东方文学的老师)、现当代文学、文学理论(涉及西方文论和古代文论)等科。题目虽面广量大,但中规中矩,很少考较偏或具有学校特色的题,更注重对文学史的整体把握。

  3、人大的气质是陈恳而温和的,对本科背景少有偏见,跨专业考上的不在少数,人大本身就有许多具有多学科研究视角的老师。

  现在是四月初,对择校存在困惑正常不过,之前也认识一些中途换学校的研友,但及时找准自己的定位,对后期精力的消耗会小些。

  二、一些备考tips

  1、关注的几个相关公众号:

  中国人民大学研招办:公布招生简章、常见问题、拟录取名单等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里面的讲座信息对身处北京的同学是极大的便利,而常推的“讲座回顾”提供了对讲座的简单梳理,可帮助了解人大文学院的近况,也给自己鼓鼓气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前沿:以下几个自己闲暇时会看一看,会提供一些思考,不针对考试

  比较文学与世界文学

  人民文学出版社外国文学

  世界文学WorldLiterature

  中外文论

  2、重要网站

  考研帮:资料搜集

  中文考研网:中文考研经验

  中国研究生招生信息网(研招网):报名、成绩查询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官网:复试通知等

  三、专业课复习中也许会忽视的部分

  1、虽为应试之旅,作品本身的美不容忽视

  文学是很奇妙的东西,看过作品可能会忘,但是阅读体验是会留下痕迹的。我个人的看法是,作品是阐发的基础,就算在紧张的备考过程中,文本也是第一位的。人大出版社的《外国文学简编》的附录部分(P350-352)有一个书单,列举了一些重要作品,是为参考。如果时间不够,可以再把范围缩小,梁坤老师主编的《外国文学作品选读》(和《外国文学的朝圣之旅》这一本差不多),个人觉得有很强的针对性。我的做法是:有一本专门的摘抄本,把《外国文学作品选读》中的每一篇小说里的重要人物列出来,捋一捋人物关系,因为外国文学作品中的很多人名初看并不一定记得下来,如陀思妥耶夫斯基笔下的人物。(初试中如果不记得某一人名,可以自行略过,但如果复试中问到这一部作品,因为细节而卡壳对思路还是稍有妨碍的。)此外,自己觉得比较重要的句子也会摘录,能尽量做到在专业二答题时引用原文。比如表示安娜的心理状态:“八年来他窒息了我的生命,窒息了我身上一切有生气的东西,他从来没有想过我是一个需要爱情生活的人。”或是卡夫卡《审判》中那句很关键的话:“法院不向你提要求。你来,它就接纳你;你去,它就让你走。”在问到意象派诗歌时,可以答庞德的:“人群中这些面孔幽灵一般显现;湿漉漉的黑色枝条上的许多花瓣。”答题时只用教材里的话万万不可,能记住一些文本细节,在笔试和面试中都是加分项,这点我深有体会。当然,《尤利西斯》、《押沙龙!押沙龙!》等作品一时半会啃不下来,可以暂且搁置;如若时间的确有限,也可以看看作品选段,很多出版社都编有《外国文学作品选》,如北师版和高教版。目前是4月初,我觉得还是有时间来读读作品的,如果开始得更晚的话,恐怕侧重需要有所调整。

  2、不用太过纠结教材的取舍

  我最开始会纠结到底以哪本教材为主,比如外国文学史这一科,人大版和高教版教材我都细读了。后面发现,其实读透一本教材即可,把自身碎片化的知识体系整合起来,再翻翻另一本来查漏补缺。再以西方文论为例,因为我大三时没有开设这门课程,也没有哲学方面的阅读积累,最开始学习时感到很困惑。在参考学长学姐的意见时发现,有人用的是马国新老师的教材,有人觉得朱志荣老师的更好。对我来说,当时对此进行考量是很困难的,但回过头来发现很多教材其实大同小异,只是表述不同罢了。我的情况大抵如下:最早用的是朱志荣老师的《西方文论史》,条理非常清楚,很适合西方文论入门阅读。之后开始读杨慧林老师的《西方文论概览》,确实存在难点,但写得比其他概述性的教材更有意思,也提供了很多“互文性”的思考,读的时候我用了配套的人大章安祺老师主编的《西方文艺理论史精读文献》,看看那些文论家原本是怎么表述的。后来在对西方文论史有了大致了解后,我开始读华东师大朱立元老师的《当代西方文艺理论》,这本主要介绍的是20世纪文论,也是人大的重点考察范围之一,所以我写了框架、做了详细的笔记。现代西方文论与西方哲学密不可分,理解结构主义、解构主义、后殖民主义等都有一定难度。以上书目如果弄懂了,我觉得对于考研来说已经足够。我读过的还有译林出版社的“牛津通识读本”系列、赵一凡主编的《西方文论关键词》、伊格尔顿《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曾艳兵《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概论》等,不再一一列举。在此只是想说明,每个人的书单都不太一样,不用太担心是不是相比别人落下了什么,读第一遍不懂也没关系,读第二、第三遍自然就明白了,而每一次阅读正是后期阅读的重要积淀。同时,可以把一些问题记在本子上,问问自己的老师,不过随着复习的精进,你会发现,遇到有些问题自然就明白了。

  3、真题可以不局限于人大

  我之前上过一个关于跨文化交际的课,觉得自己可归为“高不确定性规避型”,也就是不太喜欢生活中的一些不确定性因素。反映到应考中,我最担心的问题就是考到盲区,所以自己搜集整理资料尽可能求全,基本上各个途径能搜集到的都会整理一遍。我到后期发现,踏踏实实地全面复习确实好,但再怎么复习也还是不能确保有所疏漏,对别人来说亦是如此。所以后来主要做的是,按照题型(名词解释、简答、论述)整理笔记,对照真题的考频表和答案在笔记上标记考点,分析出题倾向,更加懂得了要善于取舍,有了这个理念自己也宽心了许多。另外,不知大家是习惯用电脑还是纸质资料来背诵,我是用word文档整理好笔记后,找一家同城的淘宝打印店打印资料,不同科目用不同颜色的封皮。(网店一般比学校的打印店实惠很多,而且装帧好了隔天即到。)此外,在复习后期,看看其他大学的真题也很有帮助,可以买一本《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年真题解析外国文学史》,里面有各高校的考研真题,没事翻一翻,进行对读,也可以稍稍拓展思维。

  4、多写一写,给自己一些思考空间

  有时候,自己认真地整理完一份笔记,会形成一种虚假的满足感,但闭上书,能写出来多少?回答的逻辑清不清晰?其实在笔试考场上,你所能呈现给老师的就是你的答卷,老师是看不到你的前期工作的,所以高质量的输出是最重要的。我在复习过程中会定期默写基本框架和知识点,后期会挑一些真题来作答,这样能发现自己的问题,也能慢慢形成自己的答题框架和答题逻辑,甚至可以补充一些新的切入点。(我的一位老师曾说过,并不是写了“首先、其次、再次”、“第一、第二、第三”就是条理清晰了,有时候阅卷时看到学生写了“因此”,但是这个关联词的前后语句根本看不出因果关系,她的这一说法也让我反思了很久。)在论述题答题中,分小标题、逻辑的递进、语言的简洁准确,专业的词汇的使用,这些应该是共通的要求。除了动笔写一写外,我有时候走在路上会回忆之前背过的内容,或者把一些要点写在小纸片上,偶尔打乱顺序拿出来看一看,这样的记忆就不会太僵化,知识储备也能随时调动起来。

  5、在做到以上几点后,还能做些什么

  做到以上,对于我自己来说已经不容易了。为了提升答题深度,我还有过一些小小的尝试,说不上是否有用,或可提供一些参考。在复习后期,许多重点问题我会再去知网搜一下,选择“按引用次数排序”,看一看最有价值的评论文章里的思路,拓展对文学史的理解。上外出的《英美文学论丛》和人大白皮的《人大复印报刊》我也翻过,其实很多理论是自己没有接触过的,然而平均每一期都会有一两篇觉得有帮助的,也能看一看热点话题。此外,我把外国文学教研室的老师的论文都下载下来,觉得重要的部分补充到笔记里,这样做其实谈不上对老师的学术成果、研究方向有了解,只是心里会稳妥些。如果就在北京,旁听之余借助课件和笔记来了解老师论述问题的方式也再好不过。张中载先生的《西方古典文论选读》选的是各时期有代表性的英文文论原文,这本我读过一遍,也理解、记忆了一些选段。比如复试时的文论题抽到“迷狂说”,我在概述后,很自然地会把柏拉图《理想国》中谈到"divinemadness"的部分做一阐述。我是个逻辑不好、记忆力欠佳的人,一向很明白自己的弱势,所以在打好基础之外,也在慢慢寻找自己的信心点。我想对每个人来说都有不一样的提升方法。

  四、关于心态调整

  用现在的眼光回望,好像一切都比较顺利。但其实是时间泯灭了很多复杂的情绪,备考的确不易,想来也有一些收获。

  1、专注是一件很快乐的事情。我总觉得,“只要努力了就会有回报”这句话是不现实的,因为除非个人实力超群,不能否定考试还是有运气因素的,运气这东西,把握不好。所以同很多人一样,我偶尔也会陷入间歇性的“自我怀疑”。但同时,我愈来愈相信一句平淡无奇的话:“事情有在做就好了”。既然做了决定,这件事就已经变得很纯粹了,因为的确是喜欢的专业,每天也在探索新知识,这段简单而充实的时光还是很珍贵的。

  2、不要假认真、假努力。把计划表排得满满当当就觉得很有成就感、在图书馆坐了一天就觉得自己很辛苦……我想,这些或许不是真正的努力吧。做规划固然好,也因人而异,比如我不太喜欢太紧的规划,规划有弹性,我才有完成的可能。所以我会在“考研月计划表”上标注每个月应该完成哪些、每周应该完成哪些,不给每天规定章节任务,适时调整。但是对于大多数人来说,对复习的宏观把握要尽可能明晰,不然后期很可能出现任务量很重的情况,身体吃不消。

  3、没必要埋头学习,多和别人交流。我当时通过豆瓣,加了一个文学考研微信群,里面有考各高校各类文学专业的同学,因为不存在竞争关系,大家平时分享各科资料、看看有没有什么好的记忆方法(比如有很多人用anki来背名词解释,有的人喜欢用Evernote和OneNote做笔记),这种时候就可以看看有没有更适合自己的复习方法,单纯聊聊天也很开心。但其实就算考同一个学校的一个专业,我本人觉得也并不妨碍,我会和研友平时互相吐槽、打打气。一个人埋头复习,想想或有一种孤独的悲壮感,但实际是没有必要的,人需要在和别人的沟通中舒缓心情、悦纳当下的自己,所以也要多和家人、朋友说说话,不要以考研为屏障与外界隔绝。

  大概就说这么多,谈不上经验,只是零散敲下一点体会。还是很相信能平静而笃定地走下去的人,会收获好结果的~

  附参考书目:

  【古代文学及文论】

  袁行霈 《中国文学史》  高等教育出版社

  张少康《中国文学理论批评史》 北京大学出版社

  【现当代文学】

  钱理群 《现代文学三十年》  北京大学出版社

  洪子诚 《中国当代文学史》  北京大学出版社

  【外国文学】

  郑克鲁 《外国文学史》高等教育出版社

  朱维之,赵澧,黄晋凯,杨恒达 《外国文学简编》(欧美部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西方文论】

  杨慧林 《西方文论概览》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朱志荣 《西方文论史 》北京大学出版社

  朱立元 《当代西方文艺理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曾艳兵 《西方现代主义文学概论》北京大学出版社

  刘象愚 《从现代主义到后现代主义》高等教育出版社

  章安琪 《西方文艺理论史精读文献》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张中载 《西方古典文论选读》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

  学术丛刊 《人大复印资料·外国文学研究》

  【文学理论】

  童庆炳  《文学理论教程》   高等教育出版社

  【自选教辅】

  曾艳兵《外国文学史学习辅导与习题集》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唐红梅《外国文学史辅导与习题集》崇文书局

  易漱泉《外国文学500题》辽宁文明出版社

  贾培《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年真题解析外国文学史》齐鲁书社

  王萌 《中国文学史》辅导及习题精选 中国水利水电出版社

  李杰,顾大鹏《中国文学史》学习辅导与习题集    齐鲁书社

  杨建华《中国现当代文学史》同步辅导与习题集  崇文书局

  秦为忠《文学理论教程》辅导及习题集  崇文书局

  声明:本文来源考研论坛,作者:蔚岚,点击查看文章来源,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如有版权问题请发邮件到suggest@kaoyan.com,联系帮帮小编处理。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