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北京研招网 > 中国人民大学 > 专业介绍

中国人民大学对外语言文化学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介绍

  一、专业的研究方向、研究内容和培养目标
      我院“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包括对外汉语教学、计算语言学等研究方向,面向中国(包括台、港、澳)和外国优秀本科毕业生招生。本专业培养的学生应该具有扎实的语言学专业知识基础,良好的理论素养,独立的科研能力,较强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和较高的外语水平。毕业后从事第二语言教学理论和习得理论研究、语言文字信息处理研究等高层次专门人才,能够在国内外胜任汉语国际推广工作和从事应用语言学研究工作。
      本学科的专业优势在于对外汉语教学理论研究、对外汉语教学教法研究、对外汉语教材编写研究和对外汉语课程研究等。
  二、师资力量
      本学科师资力量较强。老一辈的知名学者有吴玉章、胡明扬、王国璋、林杏光、陶沙、李大忠等知名教授。目前,本学科的学术带头人有李泉教授和罗青松教授。
      李泉教授,文学博士,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博士生导师和硕士生导师。获得过国家汉办授予的“全国优秀对外汉语教师”称号,现任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学会常务理事、世界汉语教学学会理事。主要研究方向为对外汉语教学理论、句法语义研究等。
      罗青松教授,文学硕士,“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硕士生导师。曾获得中国人民大学“十大教学标兵”称号。主要研究方向为对外汉语教学法与第二语言学习理论研究。近年来参与主持中美合作的“大学汉语和中国文化预修课程及考试”项目(简称“AP 中文”项目)。
  除此之外,我院还形成了一支以教授、副教授为核心,年龄、职称、学历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共计34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的10人,在读博士4人。海内外聘请的兼职教授5人。
  三、近年来主要科研成果
      “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在全体教师的共同努力之下,出版了一批有影响的学术专著和学术论文。
  专著主要有《对外汉语教学理论思考》(李泉,获北京市第九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二等奖)、《现代汉语实用语型》(张卫国)、《对外汉语写作教学研究》(罗青松,获第九届中国人民大学优秀科研成果优秀奖)、《新中国对外汉语教学发展史》(李禄兴参与编著)、《对外汉语教学概论》(李泉参与合著)等。
      重要学术论文有《对外汉语教学的学科理论体系》(李泉)、《基于语体的对外汉语教学语法体系构建》(李泉)、《论对外汉语教材的针对性》(李泉)、《外国人汉语学习过程中的回避策略分析》(罗青松)、《试论定向汉语教材编写的环境文化因素》(罗青松)、《美国〈21世纪外语学习标准〉评析》(罗青松)、《阅读:覆盖率、识读率和字词比 》(张卫国)、《外国研究生专业汉语课程教学设计》(武惠华)、《听力难度成因分析》(幺书君)、《口语习用语的对称和不对称现象》(张风格)、《谈字序规范的标准》(李禄兴)等。
  四、对外学术交流
      作为对外交流的窗口单位,我院与国外多所著名大学和科研机构建立了广泛而实质性的学术交流与合作关系,如美国哈佛大学、亚利桑那大学;英国剑桥大学、杜伦大学;日本神户大学;意大利米兰大学;澳大利亚西悉尼大学;香港大学、台湾师范大学等,共计40多所大学。迄今,学院已有30多名教师、40多人次顺利完成在国外20多所院校的教学任务。我院教师曾多次应邀到国外和台、港、澳地区讲学,进行合作研究或参加国际学术会议。
  五、开设的主要专业课程
      本专业硕士阶段的主要课程有:汉藏语言研究的理论与方法、语言研究的问题和方法、现代语言学论著选讲、中国古代典籍研读、第二语言教学理论与实践、第二语言教学法研究、对外汉语教学学科理论研究、语法学、语义学等。
  六、毕业生就业去向
      中国硕士生主要就业去向是国内著名大学、科研机构、国家机关、新闻出版机构等。外国硕士生毕业后回国从事汉语教学及中外文化交流工作。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