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四川研招网 > 四川大学 > 考研经验

2014年四川大学中国史考研经验谈

  【复试篇】
  2月17日,川大可以查分了,晚上八点钟我颤颤巍巍地用电脑查分:政治66,英语55,专业课210,总分331,高出去年复试线21分,于是我开始着手准备复试。24号得知我的一篇小论文被采用,心里稍微轻松了一些。3月5号回到学校。3月7日,在图书馆看书时得知川大复试线出来了,顺利进入复试。开始全身心准备复试,我报考宋史方向,这时候主要看研究综述和导师的一些论文、专著。
  读了朱瑞熙先生、程郁的《宋史研究》,对宋史研究有了大致的了解。读了刘复生老师的代表作《北宋中期儒学复兴运动》(九十年代台湾文津出版,很难买到,我在淘宝淘到)和《中国古代思想史·宋辽西夏金元卷》;粟品孝老师的论文看了些,他的《南宋军事史》买了还没来得及看。还有二位老师和胡昭曦先生合著的《宋代蜀学研究》以及川大先哲、宋史研究开创者之一蒙文通先生的那篇大文章《中国历代农产量的扩大和赋役制度及学术思想的演变》,这真是建国以来的一篇大文章,气势恢宏且考据精密,我当时真是被蒙先生的魅力深深折服。读了《蒙文通学记》了解了蒙先生的治学体系。同时看了四川学者推崇备至的刘咸炘先生的一些文章。建议同学们准备复试时要倍加注意导师们比较推重的学者的论著以及报考学校前辈学者的作品。川大中国古代史不是很重视英语,我也没怎么准备,只是复试前几天写了篇英文自我介绍背背而已。
  提前十天把机票、宾馆预定好,备齐材料,复印了发表的散文、论文,还做了简历。3月29日从南京入川,下午到达,宾馆在川大北门附近,我本科上一届的李学姐请我吃了顿饭,相谈甚欢。30号下午报到,在老校区逛了逛,感觉川大很大很杂乱,有些失望,而且川妹子真心一般啊!
  31号上午笔试,两小时。古代史在一个教室,我数了数总共15人,压力还不算大。每个方向的题目都不一样,宋史题目是论文“论宋代政治得失”,题目中规中矩。之前和学姐聊天时学姐说过她复试时老师拿着她的笔试答卷提问,于是我答题时尽量要求出彩,引用了蒙文通先生、邓广铭先生、陈寅恪先生等人的观点,果然,面试时刘复生老师问了相关的问题。
  下午面试,先秦史单独面试共5人,宋史、明清史一起面试,共10人,其中宋史6人。抽签决定顺序,我是9号。刘复生老师去得最早,戴着一副眼镜,高高的个头非常儒雅。开始的时候大家都很紧张,也不说话。几个同学出来后气氛活跃了,前面的同学会说老师问了哪些问题。等我进去的时候老师在讨论,我敲了敲门,老师示意我进来。考官三人:宋史的刘复生老师、粟品孝老师和明清史的周斌老师。我鞠躬问好,把材料递给老师,“这么厚啊!”我要发简历的时候,粟老师笑着说:你自己说。由于只准备了英语自我介绍,我一下子懵了,愣了半天才想起说:我叫……来自……今年22岁。然后就呆了。粟老师非常和蔼,笑着问我是哪里的,本科学校哪里。学校有没有什么史学社团。我回答说有,粟老师问我都参加了哪些活动。又问我本科宋史老师都是谁?研究什么方向?刘复生老师拿着试卷接着问:“我看你的试卷提到了蒙文通先生,你读过他的书?”我就把那篇大文章抬出来说,粟老师问我读了哪些书,我就说读了蒙文通先生和刘咸炘先生的书,粟老师接着问:“你读过刘先生的书啊?读过他的什么书?”于是我说读了他的几篇文章,如《<华阳国志>论》、《重修<宋史>述意》。
  粟老师接着问刘咸炘重修《宋史》的目的,我顺势把刘复生老师写的一篇相关文章引出,刘老师问:“你看过我那篇文章啊?”粟老师忙点头说:“看过看过。”言语之间先生们对我似还算满意。粟老师和刘老师看到我复印的杂志笑着说:“《唐潮》。”粟老师看了看我发的文章,问我当时怎么发表的,为什么会发在《唐潮》上。还问:“你喜欢写作?”我说是的,没事的时候喜欢写写小文章。面试期间周斌老师始终一言不发,黑黑的面庞,让人觉得有点怕怕,刘老师则沉稳儒雅,让人很安心,而粟老师始终和颜悦色,和他说话就像聊家常,不会觉得很紧张。
  问题基本结束后老师示意旁边的研究生学姐问几个英语问题。第一个问题我实在听不懂,就胡乱说了几句,第二个问题问我研究生计划之类的,答了几句事先准备的话。英语提问总共就两三分钟吧,走过场而已。从教室走出来真是长舒了一口气啊。复试全部结束后和几位同学一起聊一聊,大家一起吃了顿饭,互留了联系方式。小杨、小胡、小陈,虽然和你们相处的时间很短,但是真的很开心,大家聊得来,希望你们一切安好。当天晚上一直在等所谓的死亡电话,结果后来才知道一个都没打。第二天体检,下午我就回南京了,晚上10点多回到学校。感觉复试还不错,也就不再多想。回学校后就经常去跳蚤市场卖书,晚上偶尔吃吃烧烤喝喝啤酒,思考人生。
  我并不是很担心成绩,因为觉得复试表现还行,而且现在的心态已经和当初大不一样,甚至觉得不读研未必是件坏事。4月8号晚上七点多,小陈短信通知我川大拟录取名单出来了,我在名单之中。当然很开心啦,给李学姐、韩老师、刘老师打电话发短信表示感谢。面试是相对公平的,但是我建议大家要充分利用可以动用的一切社会关系,尤其是本校的老师人脉,东南地区的高校尤其如此,有几个学校是黑出名的。复试主要考察学生的修养和学术的潜质,所以必要的知识储备很重要,课外时间要多看看史学专著,能看原始史料最好了。复习的时候没有太多时间看课外书,建议精选一两本史学经典研读,并需要结合自己未来报考的学校、方向。
  比如考魏晋隋唐,陈寅恪、唐长孺、岑仲勉、周一良、田余庆诸先生的书要看吧。考河北大学宋史,邓广铭、漆侠二老作品岂能不看?报考华中师大文献学,张舜徽先生的书必看啊。泛泛而读既耗费时间又容易忘记,复试的时候老师深入一下你就懵了(其实你明明看过)所以不如选一两本众人皆知的经典作品细心研究,读通史应该是个很好的选择,如钱宾四先生《国史大纲》和吕思勉先生《中国通史》,切记复试的时候一定要实事求是,不要滥竽充数夸夸其谈,那样只会增加导师的反感。
  最后,我想说,未来的路不知还有多少坎坷,但是考研教会了我坚持,这比一张录取通知书要珍贵得多。“正西风落叶下长安,飞鸣镝。多少事,从来急。天地转,光阴迫。一万年太久,只争朝夕。”

  帖子地址:http://bbs.kaoyan.com/t5258907p1转载请注明本帖地址。
  ※来源:考研论坛bbs.kaoyan.com


【相关阅读】
【2014考后谈】四川大学对外汉语跨专业考研复习
二战文史外:2013年四川大学文学考研经验分享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