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上海研招网 > 上海外国语大学 > 考研经验

竭尽全力,顺其自然——我的上外高翻学院的挑战之旅


  上外高翻 VS 北外高翻
  首先,北外高翻除了英汉同声传译专业外还有复语同传专业,即三种语言的同传。这些专业毕业后都是硕士研究生学位,因此入学考试就是国家研究生统一入学考试。
  上外高翻除了有硕士学位的口译笔译专业外,最有特色的就是2003年设立的会议口译专业,也就是我即将入读的专业。这是上外和联合国欧盟等国际组织合作的项目,专门培养国际会议口译人才。特色总结起来有以下几点:精英教学,每年招生不超过10人(今年全国招了8个人);淘汰制,第一年有个淘汰考试,不合格者将不予升入第二年;无学位,最后考出来的是会议口译专业证书”(Professional Diploma in Conference Interpreting);海外实习,第二年有机会去联合国总部实习。
  很多人问我:你两个高翻都考,难道不冲突吗?现在这个问题就清楚了吧!北外高翻英汉同传专业我是10月中报的名,参加1月份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而上外会口是在3月笔试前几天报的名。可见二者考试并不冲突。至于上哪个还应该综合考虑:北外依托北京这个政治中心,毕业后进个国家部门如外交部商务部做翻译应该不难,其实这已经很不错了!而且传说中北外整体学习氛围更好,老师和学生关系更紧密。上外会议口译专业呢,高强度,高风险,高学费,时刻面临淘汰危险,最后还不一定能考出那个证书。想稳妥就选北外,想挑战就选上外。这就要看个人性格和实力了。我最后选择读上外,的确是想挑战一下,看看自己在那种高压的环境中到底能释放出多大的潜力。
  2009年10月14号报名,2010年1月9日考试,三个月的时间坚守图书馆,结果:成绩超过录取分数线40分。
  由于准备工作开始的晚,我只有三个月的时间,而政治几本书要背,法语三本教材要自学,压力可想而知;保研的同学轻松自在,出国的同学offer陆续拿到,无形中又增添了紧迫感……现在回想起来,考研这段经历告诉我一个道理:为一个目标而坚持奋斗的感觉真好。

  言归正传,我是如何准备的?
  北外同传专业考试分为四门:基础英语,专业英语(即同传试卷),政治和二外。政治是全国统一的试卷,其余三门都由北外自主命题。
  1.先说政治要不要报班?
  我当时由于时间紧迫,自己看可能效率不高,很难把握重点难点,因此报了考研政治班。在老师的带领下复习起来确实有的放矢,很快就进入状态,提高了效率!但是如果你以前文科出身,而且复习时间充裕的话,其实就完全可以节省这几百元钱,靠自己一样可以取得好成绩。

  2.复习进度
  大致分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梳理一遍,通背一遍。每周末上完政治班后的下一周用来消化吸收,把要求背诵的内容都背过,主要参考书目为任汝芬的考研政治序列一。第二阶段为重点记忆和大量练题。开始了第二遍背诵,这次所有内容通读的基础上重点背诵一些专题,并把每章节框架整理在笔记本上,用序列二来大量练题。第三阶段主要是时事政治整理和模拟套卷练习。这样在考试前几天只需把课本翻阅一遍,笔记记忆一遍,错题巩固一遍就好。

  3.怎么背诵有效率?
  背诵有些要机械记忆,如中国近现代史里的大量史实,这些我和大家一样靠重复多次来记忆,但我还有个很有意思的小技巧——想象背诵法。道理和穿越小说是一样的哦!把自己想象成进入了那个年代,和里面的人物一起经历历史,一起经历鸦片战争,站在桌子旁看他们签订条约,每一个条款都能看得到,甚至还可以想象字体的样子;和他们一起经历洋务运动,自己办了哪些企业,目的是什么,最后结果怎样等等。这个想象记忆法适合闭目养神时使用。科学社会主义部分许多内容最好不要死记硬背。我一般是先理解各条各点,然后提炼出每条的中心意思找出每条一两个关键词,记忆时先记关键词再扩展还原。

  4.考试技巧
  大题分点回答,条理清晰,逻辑严谨,正反兼顾,发散思维,联系实际。

  二外(法语)
  北外的教材和我们学校的不一样,因此要从头开始学习一遍。北外的法语教材是《新大学法语》,李军主编。把三本教材学完,考试80分以上绝对没有问题。第一本比较简单,我只是把词汇过了一遍,重点放在了第二本和第三本上。北外的教材难度比我们学的大,词汇多,语法多,文章长。因此我每天要花3,4个小时用来学习法语。一个月学一本书,工作量是相当大的,大概两天cover掉一单元。没有捷径,每天按部就班,严格完成自己制定的进度表。值得一提的是二外试卷每年都有一些题会重复。因此考前把近10年的真题做一遍十分有必要!真题没有答案,大家可以找个法语专业的朋友帮忙或者找二外老师帮忙。

  基础英语
  从2009年开始基础英语试卷结构有所改变,最后的一篇翻译改为了作文,而且2010年延续了这一改变。现在试卷结构为:两篇阅读单选题(每题三分,共12题,即36分),一篇T/F(10分),选举填空补完文章(2*7=14分),翻译(5句*8分=40分),作文50分。
  至于阅读,文章一般选自外报外刊如the Economist, NY Times, 文章篇幅较长,主要考察同学的阅读效率,也就是能不能在最短的时间里把握文章主旨,并且快速找到关键信息点。实话实说,一般英语试卷中阅读是我很喜欢的一部分,也是感觉最容易的一部分。除了平时的精读泛读阅读训练以外,考试技巧和方法也是很重要的。那么怎么提高阅读部分的效率呢?我通常采用三步法。第一步:看题。用半分钟至一分钟的时间快速浏览文章后面的问题,目的是知道文章主要讲什么,阅读时要重点留意什么。
  第二步:Skimming.用8分钟的时间通读文章,这里通读也是有方法的,我把它称之为“变速阅读法”即时快时慢,首尾段慢,首末句慢,观点慢;例子快,引言快,并列快。而且注意在阅读时,要圈点勾画,划出重要观点,圈出人名等重要信息,以便下一步做题时快速找到对应区间。第三步:Scanning.快速阅读完文章后,开始做题,针对每一题回到原文,找到对应区间,分析得出答案。这样既避免了把自己的臆想观点强加于文章而出错,又能节省时间,只需分析题目要求的问题和信息,不用在初次阅读时把每句都吃透。对于阅读迷茫的同学可以试试这个三步法哦!
  2010年考卷总体难度较低,尤其是阅读部分,应该不会拉开差距。因此关键在于翻译和作文。对于翻译,自我感觉没什么技巧可言,要靠平时的练习与积累。推荐一本书:《高级英汉翻译理论与实践》。这本书前半部分是理论讲解,其中讲到的各种翻译方法是蛮有用的。后半部分是实战翻译,每篇英文原文后都有叶子南学生的翻译和叶老师的点评以及他自己的翻译。这部分我练了大概7,8篇,量不大但收获很多。时间充裕的同学可以多练几篇哦!这些文章都有难度,而且点评很精辟,让人思考很多。
  至于作文,今年的题目有点小专业,根据一幅图来解释温室效应是怎么回事以及对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和可能的解决办法。还好我以前学过地理,对温室效应的原理还记得,这样读图就少了很多障碍。作文要求不少于300字,我由于时间过于充裕(一个半小时)而且当时不知为什么说起来不停,洋洋洒洒写了大概700字。当时很是得意,后来一想其实这样适得其反。字数太多评委不一定喜欢,而且简练也是一种能力嘛!结果基础英语得分一般,124分,我想很可能作文只得了个一般的分数。所以建议大家不要像我这样因为时间充裕就写个没完没了。
  很多同学问作文平时怎么练,我觉得作文要靠大量的input。俗话说“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读多了背多了,写起来就不会理屈词穷。许多英语牛人都爱读the economist,积累里面好的表达方法和构思,自己写作时很自然就用上了。所以还是多读吧!辅之以偶尔的练笔。

  专业英语(同传专业试卷)
  2010年的试卷难度不大,平时用financial times,the economist来练翻译,考试的难度相当于ChinaDaily。但老师评分很严格,对语言质量要求很高,得高分不容易啊!这门课的分数线是108,很多基础英语考120甚至130的同学,同传卷仅考了不到100分,很可惜无缘复试。可见平时在练翻译时,不仅要练习有难度的文章,还要提高简单文章的翻译质量。
  这门考试内容为4篇翻译,两个中翻英,两个英翻中,其中一长一短。时间两个半小时,一般情况下时间不是很充裕,但这次难度低,很多同学都是提前一小时至半小时就做完了,然后纷纷交卷,场面甚是壮观。至于文章类型,绝对没有文学性质的,都是新闻评论,或时政,或国家政策等等。我记得具体有讲生育率问题,生产过热问题,中国应对金融危机的对策。
  平时建议关注时事,每天保证读半小时至一小时的新闻,可以读报纸,如ChinaDaily,《环球时报》,另外我还喜欢在网上读新闻,常去的网站有Newsweek,nytimes, msn。随手会记下点重要信息和单词等内容,第二天早晨整理到笔记本上。
  另外,虽然主要精力都应对笔试,但是口译也不能完全松懈哦!为了使自己时刻保持口译状态,我买了本人事部二级口译的教材练习,叫做《英语口译实务 2级》。每周练一两篇,译译,读读,背背,当是忙里偷闲,享受享受听与说的快乐。

  分数线问题:笔试要达到多少分才可以进复试呢?分数线是怎么划分的?
  首先总分要过线:2010年同传专业总分分数线为368。然后每门课也要过线:英语和二外都是50分,基英和专英都是108分。只有达到这两个要求才可以进复试。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