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上海研招网 > 上海财经大学 > 考研经验

既已做出决定,二战又何妨

  摘要:考研失败不可怕,第一次的失败更是对自己磨砺,再以更成熟的姿态完美登顶。

  两年,终于有了想要的结果。记得一战刚开始的时候,我也是天天逛论坛找经验,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后来才慢慢有了自己的思路,这也是我想要留下这个经验帖的原因。由于我用了两年的时间才得以如愿,所以你可以预料得到这篇帖子会有点长。

  一、一战经历

  时间拨回2015年5月,我正式决定考研并且开始准备。

  (一)考研的理由

  为什么要考研?这跟我的现状与未来规划有关。我本科是财经类普通二本,本科专业经济学,由于大学重心并不在学业上,所以学科基础并不扎实。但是我未来想从事咨询或分析岗位,但是凭借这样的学历这样的能力这肯定是不可能的。面对理想与现实的巨大差距,我认为我应该而且必须考研,我需要一个好的平台,同时我需要一段时间让我培养专业基础和能力。

  (二)专业、学校的选择

  本科我们基本上把所有的经济学二级科目都学了一遍,其中,我最喜欢的是产业经济学,发展经济学以及投资经济学。选专业的时候我没有什么犹豫直接选了产业经济学。一战的时候其实比较理想化,认为只要自己肯努力没有上不了的学校(这里我并不否定努力的作用)。所以我想,既然读经济学那就选个最棒的财经类院校吧,而且由于我的职业方向我必须选一个金融业发达的城市,于是我选择了上海财经大学。整个过程其实很简单,甚至比二战的时候考虑的时间还短。

  (三)开始准备

  在浏览了很多经验贴并且弄清自己的实际情况之后,我首先拟定了一个各科复习攻略,包括分数目标、阶段、书目、要注意的事项等,以及各科的大致规划,也就是几月到几月是哪一个阶段,任务是什么,参考书目是什么等等。我英语不错,但是数学不好,但是数学明显非常重要,所以在整个规划中我的重点是数学,其次是专业课,再次是英语和政治。接下来就正式开始看书了。这几个月里我的作息大概是早上7点左右到馆,晚上10点回寝室,中间会有半小时左右午休,有的时候也要去上课。

  5月中旬至8月底:对比2014年大纲看数学课本,英语是基础阶段,主要是背单词、熟悉语法。你看到我看课本的速度也可以知道我的数学基础到底如何了,而且我是属于很认真的那一类型,课本上的所有内容(大纲要求的)我都看了,习题也会在白纸上做,没有弄懂的会圈出来问室友,其实就是重学一遍。至于英语,由于我本人非常讨厌背单词书,所以我选择了用单词软件,语法的话由于高中知识比较牢固所以只是跟着视频查漏补缺了。

  9月到考前(跨度这么大是因为中间的分界点我已经记不清了,而且每科分界点也不一样):数学,全书第一遍大概看到了十一月初,接着看第二遍,最后再做真题。实际上,由于时间不够,第二遍并不扎实,而且真题也只做了三套。专业课,基础阶段是看书做题(顺序:范里安的微观经济学,曼昆的宏观经济学,巴罗的宏观经济学)和写笔记,巴罗的书我只看了大纲上要求的(大概看了六章左右),强化阶段是背笔记(非死记硬背,而是先理解再串起来背)和把习题再做一遍(胡永刚老师的习题集我其实只做了一遍,时间太紧),最后冲刺的话就是做真题(我做了五年的真题)。

       英语的话,就比较简单粗暴了,对于阅读,我做了三遍真题,做完一遍总结一遍,最后总结出自己的答题经验;翻译是做真题,写作就背作文书;考前做了预留的最近三年考题。政治,大纲出的时候开始看书,做配套习题(《1000题》),强化阶段,红宝书看第二遍,题目再做一遍,最后是做真题然后背诵大题,其实我最后没剩多少时间,所以真题只做了五年,我买的《最后四套卷》也只是看了几遍,还来不及背就已经要考试了。

  (四)猜得到的结局

  实际上,由于数学基础不好,我整个的备考过程中时间一直特别紧张。你可以看到,我并没有时间一步一步走完流程,有很多事情没有做或者没有踏踏实实做。不过,顶着巨大的进度压力,我竟然还是撑到了考试。考数学的时候,真的欲哭无泪,考完我就跟室友说:明年再见吧。最终我的成绩是:英语83,数学77,专业课113,政治74,总分347,而那一年上财产业经济学的分数线是390。

  二、二战经历

  从考场出来的时候我就决定二战了,因为对我来说,目标已经定了,路就这么一条,一次不行,那就再来一次。我二战正式开始的时间是6月24日左右,之前在网上断断续续上了概率论和线性代数的课(因为一战的时候这两门的基础不牢)。

  (一)专业、学校的选择

  首先,我并不想换专业。其次,面对学校,二战人都面临同样的选择:求稳,保持还是更进一步?我最终选择了保持最初的选择,但是过程就没有之前那么简单了。我选了包括上财在内的四所学校,从各个方面进行比较,最终还是选择了上财。虽然这次选择并不如一战那么干脆,但是,我认为这次的选择更加理性。

  (二)备战过程

  首先,我对一战的情况进行回顾,确定了我的战略:重点关注+保证不降,意思是重点提升数学,同时保持其他三门分数不降。然后,我确定了分数目标以及复习的大致规划。暑假,我正式开始准备。作息跟一战的时候一样,只不过离图书馆比以前远了一点所以起得早一些。

  数学:6月末到9月中旬,全书第一遍;9月中旬到11月中旬,全书第二遍;11月中旬到考前,做真题。

  英语:6月末到9月初,背单词(一战剩1000多没背完,只把这个背完了);9月初之后分别进行了阅读(包括新题型)、翻译、写作的单项训练,阅读我又做了两遍真题,也试做了模拟题但是最后放弃了,因为我觉得模拟题模拟度真的不高,翻译还是做真题,写作的话仍然是买了一本作文书去看去背;考前做了预留的两年真题。

  专业课:7月初到10月中旬,依次看书,写笔记(笔记是重新写的),做习题;10月中旬到11月底,背笔记,习题再做一遍;12月初到考前,做真题。

  政治:时间点我记不清了,大纲出之后先看红宝书,做习题;之后是再做一遍习题,把第二遍还错的标红并且把相关知识点重新记忆;然后是做真题选择题,八套卷选择题,把错的相关知识点重新记忆,碎片时间看看时政;最后是准备大题,背四套卷八套卷,我只背了四套卷,背了两遍,最后一遍是考前一天背的,我觉得效果很显著,但是分数依然跟去年差不多,这是比较匪夷所思的一点,我至今也没想明白。

  (三)平淡地迎接考试和结果

  又经过近半年的努力,结果会怎么样呢?我之前一直不敢想。考完之后,感觉其实很平淡,也不是觉得自己一定能考上,但也不糟。2月16日,我也没怎么想,页面就已经弹出来了。其他科目波动不大,数学118分,后来我知道在同专业进复试的人之中,这算是垫底的分数,但是我仍然很满足,毕竟,这41分正是我的进步。

  (四)复试

  专业课方面,复试有两本参考书,在家里把龚仰军老师的《产业经济学教程》看到了第十章,2月20左右到学校,接着把剩下的看完,然后看谢泼德的书,之后又把龚老师的书看了一遍,谢泼德的书一遍还没看完就去复试了。英语的话,3月份开始,因为我的主要问题是内容不会说,所以,我准备了自我介绍和复试可能问到的问题(大概二十几个),自己写然后天天背。

  复试分专业课笔试和综合面试。

       笔试方面,题型有选择题(好像是5个,一个4分),简答题,计算题,论述题,今年的题目都是来自于龚仰军老师的那本书,今年有一个简答题是去年出过的(纵向一体化的原因),所以看看前一年的复试题目是有好处的(论坛已经有回忆版)。

       面试,时间大概15到20分钟,首先是中文自我介绍,然后抽签回答专业问题,老师可能就回答引申再问,之后还问了两个问题,一个还是专业问题,另一个问我最近关注的产业,最后是英文面试,没有让自我介绍,老师就直接问问题了,问题不算难。事实上,面试是一个跟老师们沟通交流的环节,所以不需要紧张,老师们也很好,自信很重要。

  就到这儿吧,同志们有什么问题可以在帖下留言,我们可以交流。前面我说到,我以为只要努力没有上不了的学校,结果一战失败了,但是,我的整个经历告诉我,其实不是努力无用,而是还没到火候。

  声明:本文来源考研论坛,作者:你说你是文大侠,点击查看文章来源,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如有版权问题请发邮件到suggest@kaoyan.com,联系帮帮小编处理。

  (实习小编:韦斯)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