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广东研招网 > 汕头大学 > 招生信息

汕头大学201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目录: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学科代码:100104

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
一、学科基本情况:
汕头大学医学院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科自1986年被评为广东省重点学科,1998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1999年再次获广东省重点学科,1999年设立长江特聘教授岗位,2001年设立基础医学博士后科研流动站,2002年本学科正式入选国家高等学校重点学科,2006年案例式病理学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2008年案例式病理学双语课程被评为国家双语示范课程与国家级教学团队。
本重点学科是由免疫病理学实验室(广东省重点实验室)、病理学教研室(肿瘤病理研究室、粤东病理诊断中心)、病理生理学教研室(汕头大学医学院变态反应学与炎症学研究所)、国际感染与免疫研究所、法医病理学研究室(汕头大学司法鉴定中心)构成。并与肿瘤学、分子遗传与分子生物学等学科有机结合,形成一个多学科、跨专业、相互交叉的研究领域。
本重点学科具备一批被国内外同行认可、硬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的实验室和研究室。拥有博士后流动站1个,博士点1个,广东省重点实验室1个。有一支具有持续发展后劲的高层次优秀人才学术队伍。本重点学科近五年来获得国家级奖1项,省部级奖7项;新获国家级科研项目12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8项;完成国家级科研项目 18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5项。已有多篇研究论文发表于Nature、Journal of Virology、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ancer、Cancer 等重要学术杂志,共发表SCI论文120篇,总影响因子达220以上。主编教材与专著4部,主编出版CAI课件光盘6部。获发明专利和实用专利各1项。培养博士后34名,招收博士生48名、硕士生127名,授予博士学位24人,授予硕士学位54人。
学科在长期引进国内外优秀人才和自身培养提高的基础上,2007年新引进北大基础医学院院长、亚太分子病理协会主席、全国病理医师学会会长顾江教授为学科带头人、2008又新引进美国哈佛医学院,Dana-Farber 癌症研究所博士后、休斯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张国君教授、比利时鲁汶大学博士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病理系博士后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肾病和器官移植系英国心脏基金会高级研究员英国器官移植耐受基金会创始人、主席江水平教授为学术带头人,新引进的学术骨干均具备在顶尖杂志Lancet、JAMA、Nature等上发表论文的能力与经历。

二、科学研究情况
主要涉及以下四个研究方向:
(一) 新发感染病发病机制研究方向
本方向学术带头人:顾江教授简介。
(1)新发传染病发病机制研究;
(A) 禽流感发病机制研究:本课题组已经进行了2例人高致病性禽流感死亡病例的系统病理学检查,已进行的详细病理学、组织学检查包括常规病理学检查、原位杂交、免疫组织化学、反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实时PCR(real-time PCR)、核酸序列依赖的扩增(NASBA)等,在此基础上进行了禽流感病毒在各器官、组织中的分布研究和病毒损伤机体的机制研究。并且,由妊娠病例进行了胎盘和胎儿的组织病理学检查,为病毒感染方式提出新的解释。
已取得的重要研究结果如下:①2例病例都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肺部弥漫性肺泡损伤,并有其他全身多器官损伤;②包括II型肺泡上皮细胞、气管纤毛上皮和非上皮细胞、淋巴结T细胞、大脑、脑神经元、胎盘绒毛膜霍夫包尔细胞、胎盘细胞滋养层细胞等多种细胞都可被禽流感病毒感染;③胎儿的肺、血液单核细胞、肝枯否细胞中检测到病毒存在。这些研究结果表明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不仅引起肺部的严重损伤,并且感染病损伤气管、脑等多种器官和组织,并且可能经过胎盘造成垂直传播感染胎儿,这些都是未经其他研究组织报导的新的研究成果,工作的一部分内容已经完成论文, 一篇重要论文已在The Lancet发表,引起强烈反响。另一篇禽流感受体方面的文章也已被FASEBJournal接受,即将发表。研究感染后细胞因子变化等研究也已经完成论文写作,正在提交。
下一步还将进行更多的病例研究,我们将研究病毒的突变和病毒的序列,受体的分布和受体与病毒之间的相互作用,H5N1感染的免疫反应等。
(B)禽流感人源单克隆抗体的研发和被动免疫治疗:
利用美方提供的人来源单克隆抗体技术和我国禽流感患者血资源制备人源单克隆抗体,这种抗体将用于接受被动免疫疗法治疗的禽流感患者,以及预防易感人群患禽流感。必须有中美双方的密切合作才能实现这一目标。此外,对禽流感病理及免疫发病机制进行深入研究,准确地掌握人禽流感的临床、实验室和影像学特征,掌握人禽流感的特点和规律、积极有效的治人禽流感病,并为今后较大规模的前瞻性研究提供实验和理论依据。
通过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的合作能够使双方资源技术互补,建立起产生人来源单克隆抗禽流感病毒抗体的细胞系,从而获取大量的人来源的抗禽流感病毒的单克隆抗体。这种抗体将用于用被动免疫疗法治疗禽流感患者,以及预防易感人群患禽流感。目前,我们已经和美方进行深入合作,进行了三例禽流感康复患者外周血和融合伴侣细胞系MFP-2的融合。制作出禽流感的抗原就能对这些融合后的杂交瘤细胞进行后期筛选,对阳性克隆单克隆化,最终得到大量的人来源的抗禽流感病毒的单克隆抗体。这些人源的抗H5N1的单克隆抗体将可能对治疗和预防人类禽流感有特效的治疗作用。这一课题已在进行中。
抗感染免疫研究包括:①HA、NA抗原性变化规律研究,以及人类、低等哺乳类,禽类HA、NA受体结合特异性研究,以便阐明流感病毒HA、NA与其细胞受体结合机制,并试图从受体结合特异性上阻断流感病毒对细胞的感染;②流感病毒致病性实验及免疫机制探讨;③流感病毒NS1及基因表达产物拮抗宿主免疫力机制研究;④干扰素抗病毒免疫应答下游基因MX抗病毒作用机制;⑤流感病毒神经损伤机制探讨;⑥有效流感疫苗开发研究。在该项研究内容中,新发传染病致病机制及免疫预防亦为我们研究重要内容之一。下一步该课题还将对克隆细胞系进行大规模的筛选,以进一步克隆获得稳定的细胞系,最终产生具有临床治疗应用价值的单克隆抗体。
(2)非免疫源免疫球蛋白在肿瘤中的诊断和治疗作用。
(A)肿瘤产生免疫球蛋白在临床恶性肿瘤诊断、转移、治疗和预后判断方面的研究;
(B)肿瘤产生免疫球蛋白机制方面的研究;
(C)肿瘤产生免疫球蛋白功能方面的研究。
(3)CFTR在上皮细胞和其它细胞中的生理学和病理学意义;
(4)远程病理诊断和模拟显微镜的开发。
(二)炎症和免疫性疾病研究方向
本方向学术带头人:江水平教授。该研究方向主要围绕炎症和免疫性疾病的发病机制及其防治开展研究工作。主要研究内容包括:
移植免疫学方向:
1、树突状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参与免疫耐受的机制。
2、调节性T细胞过继治疗与移植免疫耐受。
3、肾脏移植免疫学及其临床应用。
细胞与分子免疫方向:
1、树突状细胞在免疫性疾病中的作用。
2、Th1/2/17细胞间的平衡及其在疾病中的作用。
3、白介素、干扰素与免疫性疾病。
炎症与自身免疫方向:
1、细胞因子/受体及其信号与炎症反应的免疫调节。
2、哮喘、类风湿关节炎的发病机制与防治。
3、树突状细胞和调节性T细胞在炎症与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作用。
肿瘤免疫学方向:
1、天然免疫系统(Toll样受体)在肿瘤免疫逃逸和自身免疫病中的作用。
2、趋化因子对树突状细胞、NK细胞、Treg细胞和Th17细胞的作用。
3、肿瘤的免疫治疗。
本所(室)与国内外一些研究机构如英国牛津大学、美国哈佛大学及NIH等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增加了国际间的合作与交流。

(三)潮汕食管癌病因学与病理学研究方向
本方向学术带头人:苏敏教授、张国君教授。
结自1999年,李先生基金会邀请国际著名肿瘤分子遗传专家剑桥大学肿瘤研究所所长Prof. Bruce Ponder来我院访问商谈科研合作,汕大医学院成立了中方以苏敏教授为负责人、英方以剑桥大学Prof. Bruce Ponder为首的潮汕食管癌剑桥国际合作项目组,迄今已十年,主要合作领域与工作进展如下:
1. 按国际标准重建立南澳岛肿瘤登记监测系统,迄今已完成了近十年肿瘤发病流行病学调查。每年都坚持下现场逐个登门入户调查所有新发食管癌贲门癌病人。证实南澳岛食管癌贲门癌发病位于世界高发区行列。
2. 花费五年调查了汕头、南澳岛、潮州、揭阳主要医院的数十万份病历档案与病理档案,首家大样本资料清晰显示潮汕食管贲癌门癌病理类型与好发部位。
3. 多方合作分别建立潮汕地区、太行山内陆食管癌贲门癌对照研究基地或调查点。
已建立有特色的中国南方潮汕沿海食管癌生物标本资源库与内陆对照食管癌生物标本资源库。
4. 系统完成潮汕食管癌高危人群起源分子遗传学研究:通过分析母系mtDNA和父系Y染色体基因SNP及STR多态性,对潮汕食管癌高危人群、潮汕食管癌患者、河南太行山食管癌高危人群及福建闽南食管癌高危人群进行分子遗传学背景研究。
5. 使用生物信息分析软件,对多年取得的南澳岛食管癌贲门癌家系信息与河南太行山内陆对照食管癌家系,模拟出最恰当的中国南北方食管癌发病模型,还对部分高癌家系信息,分别以发病年龄和易感性进行分离解析,得到了用于连锁分析的参数。
6. 经过长年在中国南方与北方食管癌高发区现场多方调查寻找,获得了一批食管癌贲门癌大家系,利用国家技术平台进行了覆盖22条常染色体STR的全基因组扫描工作与SNP精细扫描。首家发现有意义的连锁区,正在进行大样本关联研究。争取在食管癌遗传易感性与生物标记方面取得较大的进展,为食管癌的防治提供生物标记。
课题立项:教育部骨干教师基金、广东省十五攻关专项、广东省千百十工程优秀人才基金各一项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目(其中一项为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际合作重大项目)
(四)实用法医病理鉴定新技术研究方向
本方向学术带头人:徐小虎校长、于晓军教授。本学科项目主要研究内容是“心脑死亡的法医病理学研究”,紧密结合法医学鉴定需要,不断引进相关学科领域成熟的最新理论和技术,解决实际问题。
在既往研究成果积累基础上,重点研究:(1)轻微脑干损伤死亡及其法医生物力学的研究。(2)酗酒与外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关系及其生物力学机制的研究。(3)功能性心脏猝死的分子生物学检验鉴定的研究。(4)尸体软组织生物力学性状时序性变化推断死亡时间的研究。(5)死因和伤因分析的理论探讨。
承担的课题及取得的成果:
(一)新发感染病发病机制研究方向
本研究方向在SARS和禽流感的分子病理学发病机制研究方面处世界领先地位,抗感染免疫主要针对抗流感病毒免疫。其研究成果,对当前严重威胁人类健康的新生传染病,特别是高致病性禽流感的预防、诊断和治疗有指导意义。另外在肿瘤的诊断、发病机制、分子形态学和远程病理方面也有建树。近四年来,已发表的SCI论文总影响因子达100以上(只计责任作者文章)。其中包括Lancet(影响因子25.8),JAMA(影响因子23),Journal of Experimental Medicine(影响因子15),FASEB Journal(影响因子7,三篇),American Journal of Pathology(影响因子6,三篇)、Nature 2004、2005;PNAS,2006;J.Virol,2003等等。在国际上有很大影响力。
(二)变态反应性炎症的发病机制及防治的研究
近五年本方向共承担科研项目共10项,其中“973”项目子课题1项、其它国家级项目3项、部省级项目5项,香港李嘉诚基金会项目1项,申请专利6项,获得2005年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和3项市级科技进步一等奖(2003-2005年各1项);发表了学术论文124篇,其中17篇被SCI收录。
(三)潮汕食管癌病因学与病理学研究方向
近五年本方向共承担科研项目完成科研项目共11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项、部省级项目3项、其他经费2项。发表学术论文65篇,其中SCI收录15篇,5篇论文被选参加国际会议并被选为会议发言。获国家发明专利三项、获得广东省高校名师奖1 项、国家级精品课程和国家双语示范课程各1门、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粤东病理诊断中心为当地群众病理诊断5万例,病理会诊5000例,组化及免疫组化8000例,主编中英文病理学教材2部。
(四)实用法医病理鉴定新技术研究方向
建科近十五年本方向承担并完成科研项目共20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12项,市级项目2项,横向合作课题2项,其他经费1项,立项经费392.4万元,含配套。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省级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省级科技进步奖二等奖、三等奖1项,市级科技进步奖三等奖3项,获发明专利和实用专利各1项,申请专利5项;获得广东省千百十培养对象1 人;建立专题和教学网站各1个。副主编高教规划教材1部,主编出版CAI课件光盘6张,参编教材1部和专著4部;发表了学术论文118篇,其中SCI收录22篇、EI收录3篇、SSCI收录1篇;8篇论文参加国际会议2次,其中会议宣读4篇。主办国家级会议1次,主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4项/次。。
三、人才培养情况:
(1)博士后培养:培养博士后24名。
(2)研究生培养:本学科博士点共招收博士生48名,硕士生127名,授予博士学位24人,硕士学位54人。毕业研究生均以优良的成绩通过学位论文答辩,获得博士或硕士学位;在校期间,研究生主持或承担了一批广东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省教育厅科研课题,发表高水平论文,其中SCI/EI/SSCI收录29篇,并作为主要参加者在2005国际医学进展研讨会的壁报评选当中分别获得一、二、三等奖;4名获“南粤优秀研究生”荣誉称号。毕业博士生部分推荐出国出境博士后培训,培养毕业的硕士生主要到省级医院或高等医学院校工作,并有相当部分硕士毕业生考取国内知名院校的博士研究生。在读研究生共产党员58名,其中2001-2005年间共26名研究生加入中国共产党。
(3)本科生培养:采取多项有效措施,加强对本科生的培养教育,包括指导十多名本科生在学科内开展大学生课外科研工作;与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定期开展医学生卫星远程临床病理讨论会教学,以及与国际接轨的视、听、影像立体双语教学和全英教学;组织大学生科研小组,有效地提高了本科生的科研创新能力并取得较好成绩,分别在2001年获全国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二等奖,2003年、2005年全国大学生“挑战杯”课外科技作品竞赛中获得二等奖、三等奖等多项奖励;本科毕业生的综合素质不断提高,2003年以来应届本科毕业生考取硕士研究生比例高达21%,其中考取本学科的研究生累计达7名。
(4)多层次人才培养取得显著成绩:已发表了一批高水平教学研究论文;出版著作或教材17部,其中主编4部,副主编或参编著作或教材13部;CAI课件6部;举办国家继续教育项目3项;病理学课程2006年已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四、培养条件:
本学科的教学科研实验室已建成了变态反应学综合实验室,分子病理实验室、遗传病理学实验室、测量与分析实验室,法医病理学实验室、细胞学实验室、细胞培养及单抗制备实验室、免疫组化室、食管癌病因实验室等,数码互动的形态学教学中心、新建的病理与法医病理尸检室被汕头市卫生局指定为汕头市“传染病尸体解剖检验资质机构”。其中长江学者变态反应学综合实验室被国内外专家公认为国际硬件装备一流的实验室。
目前实验室用房面积达到3500平方米;购置了一批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仪器设备,如:P3实验室、共聚焦激光显微镜、离子成像分析系统、显微摄像系统、病理图像分析系统、电子万能生物力学试验机及测试系统、超低温冰箱、PCR仪、荧光倒置显微镜、CO2孵箱、紫外照相设备、超纯水装置、DNA合成仪、各种电泳仪、循环恒温水浴箱、微量电子天平、高速冷冻离心机、Propalette 7000凝胶分析系统、DMRA自动旋转荧光滤片万能显微镜、Lecia Q550CW细胞遗传工作站(包括Leica Chantal ,MCK,QCGH、QFISH、专业分析软件)等。设备固定资产总值1885万元。
设立专用资料室,现有中外文图书2.736册,期刊24种。计算机多媒体辅助教学已广泛应用于教学实践中,本课程可利用可以与境外重点大学通过卫星现场实时互动讨论的CPC远程教学系统开展远程病理诊断和教学;互联网、校园网和计算机检索系统等信息技术手段进一步完善,并得到学院网络中心、电子图书馆等强力支撑本项目的科研设备和图书资料。与国际资深病理学专家合作编写的国内首部与国际接轨的集图、文、音、影为一体的立体式、动态式全英病理教学课件《Graphic General Pathology》与病理教学平台,建立了“心脏性猝死专题教学网站”和“汕头大学司法鉴定中心网站”。为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提供了一个良好的环境。
病理学课程拥有完备的现代化教学实验室和配套的教学设备的形态学中心实验室(与组胚教研室共用,总面积约960平方米),以利于学生比较正常的组织结构与异常的病理改变。拥有形态学教学实验室 4 间,座位120个,每人 1 台olympus生物显微镜 ,每人 1 套切片标本,配备多媒体演示及显微摄像电视示教与网络示教系统等。拥有大体病理标本陈列室与按教学知识模块与系统分门别类的病理标本展示柜。
五、学科带头人简介
顾江,英国皇家医学研究生院病理学博士(1984)、美国NIH博士后。1985-2003年在美国数所大学和研究所任教和进行科研工作,1999年起任美国南阿拉巴马州立大学正教授,1995年至今担任美国SCI病理学杂志(现名AIMM)的主编。他长期从事分子形态学和分子病理学领域研究,已在SCI杂志上发表100余篇学术论文,影响因子总和达400以上,被引用2500余次,2003年回国以来发表的10余篇责任作者SCI论文,平均每篇影响因子为7.5以上;编辑发表了6本分子形态学和分子病理学方面的英文专著;并作为大会主席在美欧中国等地主持过11次国际学术会议。曾以首席科学家的身份获得多项科研资助,其中包括四项美国NIH的RO1科研基金及多项中国国家部委的基金。
同时还致力于病理诊断技术应用的研究开发工作,对远程病理诊断与教学改革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有益的尝试。顾江教授2003年至今任北京大学基础医学院院长,病理系主任,同时领导北京大学医学部SARS及禽流感等科研攻关工作。他领导的课题组获2006年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他于2004、2005两年分别获得北京市五一劳动奖章和北京市先进工作者称号。他同时担任中国医师协会(CMDA)常务理事、中国医师协会病理医师分会(CPA)会长、全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基础医学教育分会会长。
顾江教授于2007年5月出任汕头大学副校长、医学院院长。

徐小虎,男,中共党员。博士、法医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博士后合作教授,汕头大学校长,国家重点学科病理学与病理生理学系名誉主任,香港中文大学名誉教授、《Forensic Science International》编委、广东省法医学会名誉理事长。
1986年到美国USC(南加州大学)医学院合作科研,获博士后证书。1990年到香港大学医学院合作科研。2002年到美国哈佛大学进修管理学获证书及《优秀操作》奖状。
多年来主持和完成多项国家级、省级科学基金研究项目,出版学术专著4部,发表论文165篇,被SCI收录25篇。指导(包括已毕业)硕士研究生11名,博士研究生20名,博士后14名。
1992年获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曾获国家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1项,广东省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曾获得卫生部"三育人"优秀教师、广东省教书育人优秀教师等光荣称号,广东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广东省科技进步奖4项,中国爱迪生发明协会银奖2项,当代专利科技成果博览会金奖1项,汕头大学医学院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中华国际医学交流基金会林宗扬医学教育奖1项,2006年汕头市劳动模范。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