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北京研招网 > 北京外国语大学 > 考研经验

追忆似水流年:北京外国语大学外交学考研经验


  2、院校选择
  院校的选择的确是一件很让人厌烦的事情,真的,太多具有诱惑力的名字了,北大人大清华上交北外北师复旦中传浙大那些耳熟能祥的名字,在这一刻却是那么的扑朔迷离,早早的排除了北大,以自己的实力就算跳一跳也是够不到,清华是后来才选择放手的,学姐说清华每年才招两个人,我想还是没有必要冒这个风险吧。

  人大是最纠结的一个,人大,喜欢人大读书的氛围,喜欢人大的大师,但是看看其考研的激烈程度就有种望而生畏的感觉,人大,这个让我有着深切的热恋的学校就这样被自己排除在外了,其实有点舍不得,学姐说拼了命也许还是有希望的,不是自己不想拼命,但事实是你拼命了有可能,不拼命是完全没有可能,而这可能性有多大呢,不知道,没有谁敢保证你拼了命就一定会考上,事事难料,如果英语还像今年这么难,我想华山之巅的论剑,我应该只不过是死在乱剑之下的一个剑客而已,那时的哀鸿遍野可能连自己的尸体都找不到,也许你还没有到华山之巅就已经被战死。

  自古考研一条道,就如华山论剑般,大凡能够坚持到论剑之时的人都是真正的勇士,这些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不论是生是死,他们都义无反顾,视死如归。我佩服这些人的勇气和毅力。还有些人是那些连华山都还没有见到的就已经死在半路上的,他们或许是由于路途太过遥远早早放弃了,或许是由于路边的野花太美了被吸引了,或许是由于练功不慎走火入魔。

  总之,这些人形状各异,千奇百怪。在华山之巅论战之前的各种大大小小的论战死伤者不计其数,而历史向来是为胜者歌功颂德,败者落井下石,成王败寇的舆论,也许那些战死者连名字都没有留下就被风干了。而那些身经百战,最终站到华山之巅论战之人,其武艺大凡都相差无几,一阵文字刀枪论战之后,又有一批人被血雨腥风谋杀掉,最终武林大会按照一定比例确定最终争夺盟主的名单,而这时候九大门派由于其得天独厚的优势,在这场不是战斗却是决战的关键之战中早已取得更大优势,如果你出生于旁门左道,除非你自幼习武,已经练就一身好本领,十八般武艺无所不能,那么恭喜你,你有可能会被选为盟主,如果不是,只能徒有一身武力。

  历时20多天的院校选择,加上学长学姐的帮助,终于懂得了考研除了努力之外,目标也是很重要的,有些时候还没有开始就已经胜利,有些时候还没有结束就已经失败。选择不一定每次都是最好的,但是一定要是最适合的。结合自己的实力,好好考虑,瞄准目标,一击到位。

  国际政治这个专业本身要求的资源和氛围在中国以北京和上海具优,因此在报考院校上,如果可以尽量选择北京上海的院校,因为这样相比其其他地区院校的资源优势是无法言语的,因此,如果有条件可以冲刺的话,我建议选择北京或上海的院校。

  至于具体院校则要考虑你个人的爱好和实力。具体来说,目前中国国际政治实力水平第一梯队有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复旦大学和外交学院等。这几个学校有个共同的特点之一就是近年来保送所占的名额越来越多,因此招收的全国统招生则相对减少,加之报考人数之多,因此竞争相当激烈。但是这并不是说这样的院校就完全没有考取的可能,单一的夸大其考取的难度则会阻碍自己的进步。

  具体说来,这几个学校又各有所长,北京大学主要擅长于国际关系研究,清华大学则主要是定量研究(比较喜欢理工科的孩子),人民大学则国际关系理论较强,复旦大学则主要在引进西方著作上有一点的优势,外交学院的学术水平综合实力很高,因此,考取这五个院校都需要具备较高的专业素养和英语水平,并且要知识面比较宽,只会读死书的人一般来说很难在考试中取得高分,就算取得高分,在复试过程中也往往由于发挥不佳而遭淘汰,人大2009年就曾经淘汰过一个初试第一名的考生,可见这几个院校对学生综合素质要求之高,但是相对来说北大清华招人最少,人大每年的招生人数会比较多一点,相较而言,清华北大复旦难度较大,人大外交学院较小。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