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上海研招网 > 上海大学 > 招生信息

上海大学2010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及考试科目

1[/!--empirenews.page--]

080100 力学               
  本学科为一级学科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包括一般力学与力学基础(080101)、固体力学(080102)、流体力学(080103)和工程力学(080104)四个二级学科以及结构力学与岩土力学、应用力学与飞行器工程学和生物力学工程等三个自主增设的二级学科。其中流体力学为国家重点学科。
  本学科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教授30余名。现有力学实验中心(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流体力学实验中心(上海市力学在能源工程中的应用重点实验室)、专业资料室及先进的通用软件包,具有培养高级专门人才的良好环境。以本学科点为依托出版发行国内第一个力学类英文学术刊物《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并举办系列学术会议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Nonlinear Mechanics。所设课程和研究方向反映了当前国内外学科发展的前沿,研究课题属国际前沿或结合国家特别是上海市重点科研或工程项目,培养学生既有坚实的数学和力学基础理论知识及较强科研能力,又能掌握计算机技术,并具有解决工程问题的高级专门技术。
  指导教师:钱伟长院士、周哲玮教授、戴世强教授、叶志明教授、翁培奋教授、程玉民教授、郭兴明教授、陈立群教授、陈红勋研究员、张俊乾教授、狄勤丰教授、黄典贵教授、黄虎教授、钱跃竑教授、张田忠教授、卢志明研究员、张东升教授、周进教授、张鹏研究员、代钦研究员、朱卫平研究员、胡宏玖研究员、胡国辉教授、徐凯宇教授、朱怀亮教授、张能辉教授、董宇红研究员、卢东强研究员、刘宇陆教授等和20余名副教授
  研究方向:01.非线性板壳及波纹管力学
        02.非线性固体力学的理论和方法
        03.材料和结构的力学理论、方法和实验
        04.重大工程结构损伤、耐久性和寿命预测
        05.叶轮机流体力学中的反命题和优化命题的变分原理
        06.湍流与流动稳定性理论
        07.交通流动力学
        08.内外流气动力学及流动控制的理论、计算和实验
        09.非线性波的理论和方法
        10.多物理场耦合分析和控制理论
        11.工程及环境流体力学
        12.气溶胶及多相流
        13.力学中的数学理论和方法
        14.非线性动力学和振动控制
        15.计算力学及其应用软件
        16.实验力学及现代测试技术
        17.飞行器空气动力学及飞行器设计
        18.生物组织、材料和仿生材料与结构力学
        19.生物流体与计算
        20.细胞与分子力学
        21. 微纳米力学
  招生人数:40
  考试科目:1. 101思想政治理论
        2. 201英语一
        3. 301数学一
        4. 883理论力学
        5. 力学综合(复试科目)

080200 机械工程               
  本学科点是同时拥有一级学科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点,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为教育部高等学校重点学科、上海市重点学科和“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
  机械工程学科立足于国家、地区振兴装备制造业的需求,围绕着机械制造及其自动化、机械电子工程、机械设计及理论等专业方向,积极探索高技术研究与先进适用技术开发相结合、基础理论研究与应用开发研究并举的学科建设方针,承担有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863计划项目、国防预研技术基金项目、国防科工委项目、上海市重大/重点项目、企业委托项目等多项,先后获得过国家科技进步奖、省市级科技进步奖多项。与美国、日本、加拿大、新加坡、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大学和研究机构有长期的合作关系。
  机械工程学科依托上海大学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招收和培养研究生。主要研究基地包括上海市机械自动化及机器人重点实验室、上海大学精密机械研究所、上海机电一体工程中心、上海市机器人研究所、上海大学微机械技术研究中心、上海大学-华中科技大学快速制造中心、上海大学电子生物技术研究中心、新型显示技术及应用集成教育部重点实验室(上海大学)和各专业研究室等。

080201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一)               
  本专业研究机械制造领域中的设计理论与方法、制造过程与系统等。通过学习与研究,培养具有扎实基础理论,广阔的专业知识,能够独立从事应用基础研究、工程应用开发、制造企业管理等工作,具有创造才能的高级专门人才。
  指导教师:屠大维教授、王克胜教授、裴仁清教授、林财兴教授、俞涛教授、李明教授、鞠鲁粤教授、李朝东教授、宋启敏教授、何永义教授、李莉敏教授、朱文华研究员及副教授24名。
  研究方向:01.机械制造工艺与装备
        02.创意展示技术与装备
        03.数控机床及自动化装备
        04.先进机器人技术与应用工程
        05.光机电一体化装置与工程
        06.光机电检测与传感技术
        07.知识发现与管理
        08.包装工程技术
        09.现代设计制造技术
        10.网络化设计与制造技术
        11.产品数字检测与质量控制
        12.企业信息化及管理
        13.工业设计技术与应用
  招生人数:65
  考试科目: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1英语一
        3.301数学一
        4.840机械设计或841控制工程基础
        5.机械原理或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复试科目)
  备  注:1.本专业不招收同等学力的考生,不招收色盲的考生。
        2.联系方式:************ 联系人: 王康玉
        3.本专业在机电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培养。


080201 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二)
               
  快速制造技术和生物制造技术是近年来发展起来的先进制造技术,是一门涉及计算机、机械、自动化、材料、组织工程、生物工程、医学等学科的综合技术,在国内外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和研究价值,越来越受到各个行业的关注。
  中心所从事的研究与应用领域主要包括快速成型技术、快速模具制造技术、三维重建和造型技术、现代精密测量技术、仿生建模技术、仿生制造装备技术、现代控制技术、工程软件等研究、开发与应用。中心具有快速成形、快速模具、三坐标测量、数控加工、线切割、加工中心等先进的装备,为研究生提供了良好的工程应用环境。
  中心有机械工程自主设置博士专业---生命修复与快速制造工程(080224),机械工程硕士专业---机械制造及自动化(二)(080201)。中心除学校奖学金外,还设有比利时Materialise公司的Materialise Academy奖学金、德国Thome精密技术公司的上海大学THOME研究生奖学金。
  本专业主要从事快速成型技术、快速模具制造技术、三维重建和造型技术、仿生建模技术、仿生制造装备技术、仿生材料制备技术等研究方向。本专业具有雄厚的师资力量,学术气氛活跃,设备先进,具有一流的科研与实验条件,是多学科交叉的研究中心,欢迎机械、计算机、通讯、自动化等相关专业的学生报考。
  指导教师:胡庆夕教授、陆齐副教授、林柳兰副教授、姚远副教授等。
  研究方向:01.快速成型与快速模具制造技术
        02.仿生建模与制造技术
        03.三维重构和造型技术
        04.现代控制技术
        05.仿生制造装备技术
  招生人数:10
  考试科目:1.101 思想政治理论
        2.201 英语一
        3.301 数学一
        4.840机械设计或846自动控制理论(含经典和现代)或408计算机学科专业基础综合
        5.机械原理或模拟电子技术基础或计算机操作系统教程(复试科目)

080202 机械电子工程               
  该专业是集机械、电子、液压、气动等技术和计算机控制、检测、传感等技术于一体的新兴综合性学科,着重培养既有扎实的机械工程基础知识,又掌握基于计算机信息处理和自动控制理论的机电系统集成技术,造就能从事机电一体化系统研究、开发、应用及教学工作的高层次人才。
  指导教师:钱晋武教授、刘亮教授、陈振华研究员、蒋蓁研究员、谈士力教授、罗均研究员、邢科礼研究员等30多名正副教授。
  研究方向:01.机器人技术及应用研究;
        02.工厂自动化及应用工程研究;
        03.基于精密技术的微机电系统研究;
        04.机电一体化装置与工程研究;
        05.检测与传感技术;
        06.机械振动分析及智能控制;
        07.计算机图像和虚拟现实技术;
        08.机电与流体智能测控技术
  招生人数:48
  考试科目: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1英语一
        3.301数学一
        4.840机械设计或841控制工程基础或842电子技术
        5.机械原理或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复试科目)
  备  注:1.本专业不招收同等学力的考生,不招收色盲的考生。
        2.联系方式:************ zhjiang@shu.edu.cn 联系人: 蒋 蓁


080203 机械设计及理论
               
  该专业以国际研究水平的前沿理论和尖端技术为发展目标,体现了交叉学科、边缘学科的内容。培养学生不仅通晓机械方面的专门理论,而且掌握现代电子、计算机和自动控制等在机械工程领域中的应用技术。通过学习和研究,可获得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工程技术开发、高等学校教学和选择多种工作的能力。
  指导教师:阚树林教授、陈晓阳研究员、汪希平研究员、王小静研究员、张建华研究员及14名副教授。
  研究方向:01.转子系统的润滑理论与轴承技术、密封技术
        02.CAD在轴系研究中的应用及系统优化设计
        03.智能支承技术及机电一体化设计方法
        04.机械工程现代设计方法和可靠性工程研究
        05.机械的强度和安全断裂分析研究
        06.计算机辅助摩擦学设计与测量技术
        07.现代工业工程
        08.润滑工程与润滑化学
        09.生物摩擦与生态润滑
        10.封装与微系统集成技术
        11.半导体及平板显示装备与工艺
  招生人数:25
  考试科目:1. 101思想政治理论
        2. 201英语一
        3. 301数学一
        4. 840机械设计或841控制工程基础
        5.机械原理或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复试科目)
  备  注:1.本专业不招收同等学力的考生。
        2.联系方式:************ 联系人:王康玉


080401 精密仪器及机械
               
  精密仪器及机械专业是集精密机械工程、电子信息技术、光学工程与技术、自动检测技术等相互交叉融合而形成的高新技术密集型综合性学科。所设课程理论联系实际,及时反映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着力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实践动手能力突出,具备在上述专业技术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和应用开发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本学科研究力量雄厚,为1983年获得硕士学位授权点,属上海市重点学科,并获得"211工程"重点建设。本学科长期从事精密机械设计与机构优化、现代光电测试技术、精密测量与传感技术、微机械与特种机器人技术等技术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应用开发,完成了包括国家863计划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省市和国务院各部委的重大科技攻关和各类基金研究课题,并承担和完成了大量的工程应用科研项目,先后获包括国家级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上海市科技进步一、二等奖等多项各级各类科技奖励。
  指导教师:程维明教授、吕丽君教授、于瀛洁教授等正副教授共10名。
  研究方向:01.精密仪器及机械的现代设计方法
        02.现代测试与传感技术
        03.微机械与特种机器人技术
  招生人数:14
  考试科目:1. 101思想政治理论
        2. 201 英语
        3. 301 数学一
        4. 840 机械设计或 842 电子技术
        5.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复试科目)
  备  注:1.不招同等学力考生。
        2.联系电话:************ 联系人:蒋蓁


080402 测试计量技术及仪器
               
  本学科是集自动检测技术、自动控制与自动化技术、智能仪器仪表、计算机测控技术与网络通讯技术等相互交叉融合而形成的高新技术密集型综合性学科。所设课程理论联系实际,及时反映学科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和发展趋势,着力培养理论基础扎实,实践动手能力突出,具备在上述专业技术领域从事科学研究和应用开发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
  本学科研究力量雄厚,学术梯队完整,为1981年获得硕士学位授权点。曾先后得到了多期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资助,是学校"十五"和"十一五"211工程建设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建有上海市电站自动化技术重点实验室,设有上大-自仪股份、上大-宝信软件等2个上海研究生联合培养基地。本学科长期从事自动检测与信号处理、智能仪器仪表与嵌入式系统、自动化技术与智能控制、计算机测控技术与网络通讯开发等技术领域的科学研究和应用开发,完成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一大批国家、省市和国务院各部委的重大科技攻关和各类基金研究课题,并承担和完成了大量的工程应用科研项目,先后获包括上海市科技进步二、三等奖等多项各级各类科技奖励。自1981年以来,已招收和培养硕士研究生二百余人。本学科研究生在读期间可申请上海大学光华奖学金和自仪奖学金,可申请直升攻读博士学位。
  指导教师:曹家麟教授、王健教授、朱晓锦教授等正副教授共10名。
  研究方向:01.智能仪器与嵌入式系统
        02.计算机及网络测控技术
        03.信息处理、网络通讯及管理自动化
  招生人数:16
  考试科目: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1英语一
        3.301数学一
        4.845模拟与数字电路
        5.微机硬件及软件(8086和C语言)(复试科目)
  备  注:不招同等学力考生。

080501 材料物理与化学
               
  本专业所在学科点拥有"材料学"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主要研究方向是上海市重点学科(材料学)、我校"211工程"建设项目重点建设方向之一。
  本专业主要从事现代信息材料包括微电子材料、通信材料、智能材料、纳米材料及其器件等物理与化学的研究,探索新理论、新技术和新工艺。重点开展铁电、压电薄膜与陶瓷、多铁性材料及其传感器技术、激光透明陶瓷、微波介质陶瓷材料、纳米材料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本专业培养研究生具有设计与制备现代信息材料及器件的坚实物理与化学基础和研究能力,毕业后适宜于从事涉及信息产业的科学研究、教学和管理方面的工作。
  本学科拥有一批当代国际上先进的材料与器件的制备和性能测试设备。近年来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重点项目30余项。本学科学术梯队完整、合理,拥有上海市曙光学者、启明星等人才培养计划获得者。
  指导教师:施鹰、程晋荣、杨秋红、卞建江、吴文彪、李建林、朱兴文、金灯仁、俞圣雯等正副教授10余名。
  研究方向:01.微纳电子材料及器件的物理和化学
        02.材料智能化、机敏化、智能结构与系统
        03.电子陶瓷材料的制备、性能及应用
        04.激光透明陶瓷
  招生人数:13
  考试科目: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1英语一
        3.302数学二
        4.848物理化学(二)或849普通物理(二)
        5.固体物理或量子力学或无机化学(复试科目)
  备  注:1.可以跨学科报考本专业:欢迎材料物理、材料化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凝聚态物理、应用物理、微电子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物理化学、高分子等专业考生报考。
        2.本学科具有"材料学"博士点。
        3.本专业在材料学院电子信息材料系培养。联系人:郭昀,电话:************


080502 材料学(一)
               
  本专业所在学科点具有"材料学"博士学位授予权,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该学科连续四次获上海市教委重点学科资助,目前为上海市重点学科、我校"211工程"建设重点学科之一。
  本专业主要侧重于研究宽禁带半导体薄膜材料、II-VI族化合物半导体材料、有机半导体光电材料和信息功能复合材料的设计、制备及其在微电子学和光电子学中的应用;研究金属功能材料,包括钨、钼、钛及其合金材料的新型制备技术、复合界面、显微织构的研究。本专业培养学生既有坚实的材料科学理论基础,又具备解决材料设计及应用过程中实际问题的能力。为高等学校、科研单位和大中型微电子和新材料行业输送优秀科研和管理人才。
  本学科拥有一批当代国际上先进的材料与器件的制备和性能测试仪器和设备。近年来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重点项目资助30余项。本学科学术梯队完整、合理,拥有上海市东方学者、启明星等人才培养计划获得者。
  指导教师:夏义本、王林军、朱玉斌、陈益刚、沈悦、张兆春、卢保奇等正副教授10余名。
  研究方向:01.半导体光电材料与器件
        02.信息功能复合材料与器件
        03.金属功能材料
        04.有机半导体材料
        05.低维功能材料与器件
  招生人数:18
  考试科目: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1英语一
        3.302数学二
        4.848物理化学(二)或849普通物理(二)
        5.固体物理或量子力学或无机化学(复试科目)
  备  注:1.可以跨学科报考本专业:欢迎材料物理、材料化学、无机非金属材料工程、凝聚态物理、应用物理、微电子学、电子科学与技术、物理化学、高分子等专业考生报考。
        2.本专业在材料学院电子信息材料系培养。联系人:郭昀,电话:************


080502 材料学(二)
               
  本专业具有博士学位授与权并设有博士后流动站,是上海市教委的重点建设学科,也是我校"211工程"建设重点学科之一。
  本学科点拥有周邦新和孙晋良两位工程院院士,正副教授20余名,并有一大批具有博士学位的中青年学者。本学科主要侧重于利用现代理论和实验技术研究远离平衡态材料的形成和亚稳相变以及在特定环境下的材料特别是先进金属材料的结构和性能;研究核反应堆结构材料的显微组织与使用性能;研究金属及合金中氢的行为;研究和开发碳/碳复合材料以及特种纤维材料;研究先进材料结构变化的新现象、制备材料的新工艺及开辟材料在信息、能源、结构、环保等领域中的新应用。
  目前承担的科研项目有国家97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防研究项目、上海市政府及企业研究项目等多项。本学科具有充足的研究经费和拥有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三维原子探针等先进材料研究设备,并已建立了从材料制备、微结构分析到物性测试等较完整的材料研究与开发基地,如上海大学材料研究所、上海大学复合材料研究中心,上海大学分析测试中心等。
  指导教师:周邦新院士、孙晋良院士、沈嘉年教授、陈业新教授、李瑛教授、徐晖教授、肖学山教授、王均安教授、刘文庆教授、赵世金教授、李谋成教授和夏雷教授等20余名正副教授。
  研究方向:01.核电用新型Zr合金及低层错能金属材料中的晶界工程问题
        02.碳基复合材料
        03.块体金属玻璃及其复合材料
        04.新型特种耐热及双相不锈钢
        05.非晶及纳米晶复合磁性材料
        06.光催化环境净化材料
        07.金属材料中的氢行为及储氢材料
        08.金属材料的织构控制
        09.金属材料的腐蚀与防腐
        10.材料微结构及性能的计算与表征
  招生人数:28
  考试科目: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1英语一
        3.302数学二
        4.850材料科学基础或848物理化学(二)
        5.材料科学基础或物理化学或固体物理(复试科目)
  备  注:1.可以跨学科报考本专业:欢迎金属材料、材料物理、材料化学、凝聚态物理和物理化学等专业报考。
        2.复试科目不得与初始科目相同。
        3.联系人:肖学山,电话:************


080503 材料加工工程
               
  本学科为上海市重点学科,获211工程和上海市重点学科建设项目资助。设有材料学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拥有材料研究、材料制备、材料加工和性能测试等先进的仪器和设备,并有结构合理的学术梯队。
  本学科主要研究汽车用金属材料、模具材料、非晶及纳米材料、新型铸造合金等材料,以金属材料的强韧化、凝固技术、塑性成型技术、铸造技术、热处理技术、金属材料表面改性及合金化等为主要研究方向。先后在医用不锈钢、高强度汽车钢板、双相钢、模具钢、高速轴承钢、横梁带钢、齿轮钢、耐磨铸铁、铸造合金材料等,以及在金属低温渗硫技术、渗稀土、离子复合渗、汽车模具表面改性等方面获国家自然科学奖、国家进步奖、国家教委自然科学奖、各部委和上海市科技进步奖等20余项。
  本学科与北京钢铁研究总院等单位联合成立了先进钢铁材料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与上海汽车总公司及其所属的公司联合成立了汽车金属材料研究工程中心、汽车用钢研究所等研究机构,与宝山钢铁股份公司等企业确立了战略合作协议,为研究生的培养提供了良好的科学研究与实践的场所,并把课题研究与上海市的支柱产业密切联系,为汽车工业及其它高科技新兴产业的发展服务。
  指导教师:李麟教授、邵光杰教授、吴晓春教授、张恒华教授、施雯教授、朱丽慧教授、韦习成研究员及8位副教授等。
  研究方向:01.金属材料的强韧化(高强度铝合金、新型模具材料、高强度钢板等)  
        02.金属表面改性技术
        03.非晶、纳米晶和粉体材料的制备及应用
        04.金属凝固技术及铸造合金
  招生人数:30
  考试科目:1.101思想政治理论
        2.201英语一
        3.302数学二
        4.850材料科学基础
        5.固态相变或金属材料学(复试科目)
  备  注:1.本专业主要招收金属材料、材料学方向的学生,也欢迎材料物理、凝聚态物理等专业的学生报考,限制色盲 。
        2.联系人:闵永安,电话:************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