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天津研招网 > 南开大学 > 考研经验

南开大学文学专业考研复习心得


  (二)古代文学科目之复习:
  进行古代文学科目之复习,第一步便是要细读南开大学文学史教材。大家一定要明确,何谓细读?不仅仅是细读其内容,亦要根据南开大学教材中为每位作家作品所安排的章节之厚薄来判断南开大学究竟相对重视哪一位作家(比如,南开大学的教授认为哪位作家最重要,一定会单章列出,若只设专节不设专章,那必定是不如专章列出的作家重要,而只在一节之中附带提及的作家,则必定是不甚重要的作家)。下面,我给大家一些具体复习意见。
  1.我们读什么教材?读几遍?
  首先,请大家明确,大家既然报考的是南开大学,你们所必须细读的教材,只有南开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罗宗强、陈洪主编的《中国古代文学发展史》,共三册。何谓细读?答曰,一字不漏地吃透。那么,需要细读几遍?答曰,至少两遍(一字不漏地读两遍)。
  那么,在细读两遍之后,是否便不需再复习了呢?非也。第三遍、第四遍,只要同学有时间,可根据自己的情况,进行多遍复习。然而,请注意,我讲的是——多遍“复习”,已非“细读教材”。经过两遍透彻的“细读”(当然,你必须做到透彻,必须做到足够“细”,否则,你读再多遍,也没有用处的)后,你已无需再逐字阅读,只需根据你自己总结的框架、笔记进行复习,当然,也要看教材上所勾画的内容(这个后面我会着重讲解)。请注意,我这里并不是讲,第三遍就可以粗略复习了,这绝不是粗略复习,而是一种“宏观把握”,是将教材的文字转化为你自己的语言,铭刻在记忆中的过程(这究竟怎样才能做到,我会在后面讲解)。请记住,南开大学的教材,必须细读两遍,至少要进行一次宏观复习。这便是三遍。当然,若你时间足够,你完全可以进行更多遍的复习。文学史科目的复习,绝对不厌精细、不嫌繁琐。若你肯细读三五遍,复习更多遍,那必定会收获更多!切记这一点,这和“文学基础”科的复习思路完全不同!
  下面再探讨关于教材的另一个问题,我们是否除了南开大学教材之外,不用再读其他补充教材?答案仍是否定的。我们绝对需要另一套教材作为补充教材。因为,古代文学科的考试,特别是那些论述题,绝非读透南开大学的教材便能应付。我相信,许多学校所使用的文学史教材都是高等教育出版社所出版的袁行霈先生主编的《中国文学史》教材,然而,这部书,我个人认为,没有做补充教材的价值,且许多内容与南开大学的文学史相似、甚至重合。在此声明,这仅是我个人观点,若有同学认为那部教材确乎优良,且对你有益,那么,你大可以用它作为补充教材。而我,则凭借个人经验,向大家极力推荐复旦大学出版社出版的章培恒、骆玉明主编的《中国文学史》(共三册)。推荐理由如下(以下这一段话,笔者恳求大家仔细看,即便大家不肯用此套文学史,也请大家为了自己的复习细读下面的文字。这些文字不仅是我推荐此书的理由,也可以作为大家复习的方向。换言之,大家可以不买这部书,但是大家复习的时候,完全可以自己按照这种思路来复习。这段话或者可以算作是我这篇文章最重要的一段话之一了,所以恳请大家细读):
  ①此部文学史新见迭出、视角及观点独到,常有新人耳目之感。而研究生考试,是绝对的选拔性考试,绝对会给学生以发挥空间。在论述题答题时,若学生有真知灼见,绝对可以在试卷中加以表达,只要立论有据便可,根本不用照搬南开大学教材上的观点。甚至于,即便你的观点和所有教材都相左,只要言之成理,便会得到老师认可,甚至更容易博得阅卷老师好感,而取得高分。虽然研究生考试终究是考试,但若你实力不凡,也必定不会被埋没。按照教材回答问题,是求“稳妥”;脱离教材凭借实力回答,则有可能“出类拔萃”。复旦大学的文学史教材能以其独到视角打破同学们许多惯性思维与成见,能开拓视境,诱人思索。此书之意义,并非仅仅使同学们了解到另外一种观点,更重要的是,它促人思考,很可能触碰到同学们某根原本沉睡着的神经,使其迸发出思想的光芒。
  ②此部文学史每个朝代之前会有“概说”,缕述这一时期的时代背景,经济、政治之状况,并将文学之发展全然融入到时代文化背景中详述,深刻阐明文学之发展与时代之关系,能使学生迅速把握一个时期之特点,并运用时代特点去分析某种文学繁荣或衰落抑或嬗变之因由,高屋建瓴,使读者有豁然开朗、一览众山小之感。例如,讲到明代文学,此文学史的“概说”部分将明代的经济状况(资本主义萌芽)及明代的个性解放潮流(从王学、王学左派讲到李贽、达观法师)细细讲清,之后的所有明代文学作品,都紧紧围绕这二者进行分析,“文学”同“历史背景”密合为一,“历史”若一条红线,隐隐贯串起每一颗文学作品之珍珠。   
  无论对于作品的深刻理解还是识记,这样的写法都能使同学们的复习事半功倍。仍然举例言之,即以明代文学为例,证我所言非虚。明代文学之四大奇书,《西游记》可看作是“明代个性解放思潮终归何处”之回答(“自未度、先度他”之禅宗思想实际上解决了个体解放同群体利益之间的矛盾,孙悟空的紧箍咒,便是对个性发展过度的一种钳制。而孙悟空,便代表了个性解放的要求);《金瓶梅》则是“明代个性解放思潮”中李贽“好货、好色”观念的歪曲表现(无休止的人欲、金钱的万能);明代的性灵派诗歌,是个性解放思潮的一面镜子;而竟陵派,则是个性解放思潮遭到打击和压抑后的曲折表现;《三言》《二拍》则深受李贽的“好货”、“好色”观念影响,并直接反映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时代状况;汤显祖的“临川四梦”,无非二种主题,一是传统的“出入世”之矛盾,一种则是“情理对立”,而“情理对立”又是在为个性解放思潮张目。我只是略作分析,大家便可看出,当对一个时代的时代特点进行了深入把握后,这些作品何以产生、又客观上渗入了怎样的时代文化内涵,作品和作品间有何种联系,都一目了然。而对于记忆,这样的“串线记忆”,会使大家很难忘却框架,只要加入细节,大家便很容易做到将整个时期的文学作品熟谙在心了。
  ③此部文学史十分注重文学自身的历史传承关系,真正将“发展史”的“发展”二字落实,行文间处处进行纵横比较,将文学发展之脉络彻底打通,能使读者看清文学之承续关系。举例而言,郑光祖元杂剧《倩女离魂》对《牡丹亭》在文辞及意境上之影响,明代孟称舜之传奇《娇红记》与《牡丹亭》之传承关系,以及对《红楼梦》的影响,这些脉络,大家一定要打通。还有,我们文学中咏月的传统自何而来?向前推,可推及《诗经》,晚一点,则应想到《古诗十九首•明月何皎皎》。《诗经》作为我国诗歌之源,为后世奠定了许多传统,产生了多方面的影响,不可小觑。《诗经》乃“田园诗”、“政治诗”之滥觞,启汉诗“忧伤以抒情”之传统,而其《小雅•采薇》篇中“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之诗句,直启后世“折柳送行”之传统。复旦大学这本教材便可助同学建立起知识网络,摒除以孤立观点看待文学作品之积习,打破惯常思维后,我们再看“文学发展史”五字时,所看到的将不会是空洞的五个字,那“发展”二字出现于你眼前时,你脑际将出现一轴舒缓延展的画卷,绵宕不绝。你会发现,每一部作品,并非只是一部独立的作品,你横向看它,会看到它时代的暗影;你纵向看它,则会看到它同往昔多部作品之间那丝丝缕缕的牵连,割不断、扯不开。你会发现文学发展史是一张网,你会知道某一部作品处于这网中的哪一点,它上面是什么、下面是什么,左右又是什么。若能这样复习文学史,无论你是否用这部书,意义已不大了。但是,这部书的意义便是,它将教会你这种能力。
  ④复旦文学史除却以上三个至为殊胜的优势外,另有一个优长,那便是,比起南开文学史和其他许多文学史,它的语言更为简练精当而又典雅优美,体例则清晰有序,叙述则有条不紊,比起南开文学史来,许多内容,按照复旦文学史来记忆,更为便当。这个优点,我在这里难以叙清,大家若真的拿起两部文学史比较来读,并且当你需要记忆时,你会深切感受到这种差异,并体会到易读易记的快乐。
  笔者用了如此长的篇幅来推介复旦文学史,还望大家能体会我一片苦心,切勿把我当成是图书推销员(笑,这书声名远播,也无需我推介)。这部书同南开文学史,共同陪伴了我整个考研复习,于我影响极深。这部书可视作敲门砖,亦可视作“抛砖引玉”之“砖”,记住,它只是“砖”,你通过这部书得到的智慧以及习得的能力才是“玉”。那么,如何使用这部书?请记住,你甚至可以不读正文,但是每一个朝代之前的“概说”必须读透。若同学们愿意去通读正文,那么请记住,这部书不用每一页都读,你可以只读每个朝代最重要的作家作品部分。这本书,你可以只捡最重要的部分读两遍(如唐代部分,你可以只读有关几位大诗人的内容:李白、杜甫、白居易、李商隐等;明代就读四大奇书部分和三言二拍以及汤显祖;清代就读《红楼梦》部分以及《桃花扇》《长生殿》《聊斋志异》。我在这里只是举例,到底什么重要大家自己去判断),第一遍细读,第二遍只看划线部分。但是,新颖的观点以及文学作品之间的承续关系你要及时记录下来,记录在笔记上或者干脆记录在你南开文学史的页边空白处(这种方法最好也最有效,我就是都记在页边空白处的,当你复习南开文学史的时候,就可以顺便看一眼补充教材中最重点的东西了)。记住,你一定要把两本书的知识融会贯通。
  既然你想很好地利用此文学史,那么,你必须从中汲取到知识,你绝不可以草草看过。这部书,举例而言,100页内你可以仅仅看其中的30页,但是,你所看过的30页必须让你有所收获。这才是读补充教材的意义。记住,“补充教材”绝非“鸡肋”,也不可以一目十行!在最后的几遍复习中,补充教材中给你提供的新观点以及文学作品间的传承关系,你必须牢牢记住,和南开教材中的知识连成一片,这样会对你大有裨益。但是这决不是让同学去背诵,究竟怎么才能记牢,我将在后文论述。
  2.微观复习方略:逻辑记忆法、框架笔记、标记笔、作品读法、背诵定评
  大家应明确,所谓“微观复习法”,是前两遍细读教材时所应使用的方法。所谓“微观复习”,便是细读,换言之,是把书读厚的过程,是尽量精细而透彻地进行复习。这种“微观复习法”必须用于南开大学古代文学史教材之阅读上,亦应用于“补充教材”中的重点章节的第一遍阅读上(我前文已经说过,补充教材选择重点章节细读一遍即可,第二遍只看划线部分足矣)。
微观复习之方略,我分述于下。
  ①记忆必须有逻辑(浅论逻辑记忆和框架笔记):
  在读书过程中,同学们一定要抓住教材中所讲的至为重点和关键的内容,并将这些关键内容以逻辑的、有序的、便于记忆的方式重新排列、组合和整理而转变为自己的东西,(这一点实在太重要了,简直是大家是否能记住书中内容的关键),列出框架笔记。古代文学科目的考试,很大程度上是在考大家的记忆力!请同学们记住,死记硬背是完全无效的,千万不要对自己的记忆过分自信!南开大学的文学史教材并非每一章节的讲述都十分条理清楚,有大量的内容要由同学们自己去分出条理来。只有逻辑顺序严谨的知识才便于同学记忆,大家一定要牢记这一点。文学史教材中介绍某本书或者某位作家时很有可能用语十分散乱,大家读过之后,会觉得根本抓不住重点,合上书之后再回忆,很有可能头脑中什么都留存不下来,只有一些十分模糊的印象抑或断章残句,这是大家最初复习文学史都会遇到的困境!我也不例外!大家一定要明确一点,那便是,这绝不是你们的能力问题,这是你们的学习方法和记忆方式出了问题,是因为你们并没有利用逻辑联系进行记忆,你们没有将书中的内容进行重新组合和排列。这样讲或许比较抽象,我可以举具体的例子。这个时期,大家可能还没有仔细看过文学史教材,这没有关系。我写个例子给大家看,大家看看这种顺序是否很便于记忆呢?
  例:“黄庭坚山谷体诗歌之特点”:
  <一>其诗之语言和语言材料:
  [1]以学问为诗:“无一字无来处”、“点铁成金”(展开,解释这个词)、“夺胎换骨”(展开,解释这个词);
  [2]用典故的特点:对前人典故进行改造和发挥,或者将几个典故融为一炉。
  <二>句法特点:宗杜。常用拗体(展开解释何谓拗体)。
  <三>全诗结构特点:未有宋诗惯有之流贯意脉,常以跳跃和反折出之(举例:桃李春风一杯酒,江湖夜雨十年灯)。
  <四>诗作风格:生新瘦硬(展开,解释)
  其代表作:《寄黄几复》、《登快阁》。
  上面的例子,便是我抓了教材中之重点内容后,重新按照逻辑顺序,以便于记忆的方式所列出的“框架笔记”。大家可以看出,我记忆黄庭坚诗歌之特点,是按照从“语言”到“句子”(句子是由词语构成,由语言材料构成)到“全诗结构”(“全诗结构”是由每个句子的排列组合构成)复到整体风格(风格是最宏观的概括)的顺序。换言之,我是遵循着一定的逻辑,将黄庭坚的诗歌特点进行了整合,这个逻辑便是——由小及大(从词语单位到句子单位到结构到整体风格)。这样的记忆顺序,不怕同学们在记忆中会漏掉什么。而同样,在答题的时候,同学们完全不用担心写不出东西来。在我这个框架笔记中,同样会列出此人代表作,代表作一定要捡最有代表性最能体现此诗人风格的作品,对这样的作品,当加以细读和背诵。
  在考试的时候,若真的考到黄庭坚的诗歌特点,同学们就完全可以举这两首诗,并且从词语到句子到结构到风格,紧密联系诗作和其特点进行深入分析,绝对不愁答不好大题,也绝对不会有不知从何下手的烦恼。可见,逻辑记忆法不仅有助于学习和记忆,也十分有助于答题!那么,逻辑记忆法仅仅是遵循“由小及大”的逻辑么?答案当然是否定的。同学们可以尝试以各种逻辑顺序从各种角度对书中内容进行不同的排列组合,只要这种逻辑便于你记忆,便可以大胆尝试。再举例,对于王安石的文章,我是以几个词语加以总括的,这几个词便是“论、简、雄、透”,所谓“论”便是其文以说理论辩见长,所谓“简”是指其文简贵无冗言,所谓“雄”是指其文气势雄健,所谓“透”是指其文鲜用比喻却能言理透辟。其代表作为《读孟尝君传》(深刻体现了其“透”与“简”)、《游褒禅山记》(尤其体现了其“议论说理”之长)。重要作家的代表作,若非诗歌而是文章,则应精心细读并记住大略内容以及文章特点和妙处,以便于考场上举例,当然,不必背诵。大家已经看到,王安石的文章特点,我用了仅仅四个字和两篇文章,便写出了十分简略的“框架笔记”。
  那么,到底何谓“框架笔记”?笔记,大家必须要整理!然而,大家切忌走入误区!“框架笔记”一定只是列出了大略框架(有骨而无肉,或者是骨中略有精瘦肉),绝对不可以写得面面俱到,若写得面面俱到,那便不是笔记,而是书抄,大家完全没有必要去抄书!笔记是提示,笔记所记录的是知识的逻辑联系和记忆的逻辑顺序,是助你记忆与答题的法宝!所以,对于笔记的第一个要求便是——简洁明了,骨全肉少;对于笔记的第二个要求则是——必须要有严密的逻辑顺序。对于逻辑顺序,我还可举几个例子给大家,比如说,对于柳永的词作特点,我是这样总结的:
  例:柳永词作之特点
  <一>体制:有创体、创调之功——开创慢词;
  <二>内容:
  [1]俗:表述浅白;词语尘下;题材亦有俗者——A、歌妓词;B、开城市生活题材(如《望海潮》);
  [2]雅:题材之雅者——羁旅行役词,其意境不减唐人高处,扩大词境容量(代表作《八声甘州》)。
  <三>艺术技巧:以赋为词、白描
  开创铺叙手法:以赋为词,铺排式叙事和白描式写景抒情结合。拓展了宋词艺术表现力,促进慢词之长足发展。
  <四>语言:[1]多用俚语;[2]善化前人成句(如“误几回,天际识归舟”)。
  上例中,大家可以看出,我是以另外一种逻辑顺序对柳词之特点进行了总结。这种逻辑顺序便是——从其词之“体制”、“内容”、“艺术技巧”和“语言”四个方面横向分类分别进行概括,这种逻辑顺序可用于许多内容的总结和记忆上。又比如,对于一部小说(如《红楼梦》等),完全可以按照“内容”、“主题”、“人物”、“叙事技巧”、“语言特点”进行横向分类分别概括,这便是“框架笔记”之骨,有了这个“骨架”,同学们才能够对一个章节的内容有一个总体把握,才更容易记住骨架中的细节。复次,大家可以明确看到,我将柳词“内容”分作了“雅”和“俗”两个部类,“雅”同“俗”是一组反义词,而用这组反义词来概括记忆柳永的词作内容甚为妥帖,概因柳永之词作确乎雅俗并陈。至此,提及柳词之内容,同学们头脑中便赫然出现一组反义词“雅”与“俗”,再对这组反义词进行延展细剖,并且举例,柳永之词作的大略风貌便可现于目前。“俗”字,我从三方面进行了概括,语词之俗、题材之俗与表述之俗。“雅”,则是指其羁旅行役词。如此一来,何愁记不住其词作之特点?何愁答题的时候无从下手?如此举例,不知大家至此已是否全然领会笔者曲折之意,是否了悟所谓“框架笔记”之两个要求(简洁明了、骨全肉少;必须有严密逻辑关系)是何意思,又何等重要!
  总而言之,大家一定要利用各种逻辑方法对两本教材(南开教材和补充教材)中散乱零碎的知识进行重新的梳理整合。大家一定要记住一点,那便是——因人而异,每个人记忆的敏感点不同、用脑习惯不同,大家应该寻找并选择适合自己的方式进行复习和逻辑记忆!“逻辑记忆”是绝对必须的,然而,究竟怎样才算“有逻辑”,则见仁见智了。或许,对于我来讲十分有逻辑的顺序,到了同学们那里,就觉得怎么都记不住。所以,请遵循自己的逻辑!请记住,世无定法!我举例的目的不是为了让大家记住我的例子,也不是为了让大家照搬我的逻辑,只是给大家一个参照系,帮助大家打开思路,鼓励大家勇于创新!但凡有一种方法适合你,千万不要在乎旁人的看法和观点,千万不要拘泥于前人的绳墨!千万不要人云亦云!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