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招网 > 天津研招网 > 南开大学 > 考研经验

南开大学文学专业考研复习心得


  ③专题总结:
  所谓“专题总结”,想必写出此题目,大家已然明白笔者想说什么了,因为在高考的时候,大家一定都做过很多“专题总结”的(特别是文科生)。让大家做“专题总结”是便于更好地理解和记忆知识,应对考试。对此,我想,应该没有什么可以赘述的,我举例给大家。
  与上文我所讲的“横向总结”相类似,“专题总结”之“专题”可以是同一时代之专题,也可能是跨越几个时代之专题。可以是“大专题”,也可以是“小专题”。
  举例为大家言之应更明晰。例如,“桐城派”之专题总结。同学们便可从清代康乾年间一直总结到近代,因为“桐城派”延续时间颇久,教材上的讲述并不集中(清代算一章,近代算一章。而“桐城派”在清代康乾年间出现,在近代仍有延续。故而关于“桐城派”的知识便散落在了文学史教材的两个角落,复习起来极不方便。若能将其总结到一处,岂非一目了然,事半功倍?同学们至此可理解笔者让大家做“专题总结”之意图否)。大家在总结“桐城派”专题时,可以按照时间顺序,从方苞、刘大櫆、姚鼐一直总结到“阳湖派”及近代的“湘乡派”(此二派是“桐城派”分出的两支),再分别写出每一时期每位代表作家各自的特点来,简明概括即可,一张A4白纸足够。
  又如,宋诗、宋词都可做专题总结。当然了,这个也可以看作是“纵向总结”甚至“横向总结”,有的时候这几种宏观总结的界限并不是那么明晰,互相有交叉点。总之,所有总结的目的都是为了从宏观上对所学知识有一个整体把握,让知识显得更加“整合”,以助同学们理解得更为深刻,记忆得更为牢固,这也正是我们考研复习的目的所在。大家要知道,常人是难以记住零散的知识的,然而却很容易记住有逻辑而又规整的知识,所以,我请大家一定要重视宏观复习,重视总结。否则,即便大家的微观复习做得再好,头脑中所记忆的知识也难免是散乱破碎的。到了考场上,很难从自己的记忆库中提取这些碎片。而将总结整合过的知识存于大脑中,就好似把电脑中的许多文件打包压缩,提取起来,就容易多了。
  同学们要注意了,所谓“专题总结”,并不仅仅如我上文所言,只是一些具体知识的总结,“专题总结”还包括一些十分琐细的知识点的总结,比如,南开大学曾经有一年考过这样一道简答题:“谈谈‘小说’一词在不同历史时期含义的演变”(2006年“古代文学卷”真题)。这就涉及到此词出现于哪个年代,最初指代什么,后来又发展演变成了什么的问题,一下子跨越好几个朝代。这样的题目不太可能出现在论述题中,但是以简答题的面目出现却不无可能。这就是提醒大家,一定要注意散落在文学史教材中各个角落的细碎知识点的总结整合。
  ④跨学科综合:
  所谓“跨学科综合”,是指在复习过程中,古代文学史的复习完全可以和文学理论科目的复习相互扣合:以文学史中所学之内容充实文学理论,为较难理解之文学理论寻求文学史及文学作品之具体例证,变难为易,化抽象为具体;同时又以文学理论指导文学史、文学作品之复习,为行文信马由缰之文学作品寻找坚实而谨严的理论支撑,以求从理论高度更为深刻地对作品进行读解。这部分内容在此从略,笔者将在下面的“文学理论复习指导”中详述,请大家详见下文。

  (三)文学理论科目复习指导:
  我在上文曾经详述,南开大学专业课试卷出题方式为“选做题”,而“选做题”之出题形式大大有利于我们捡重点内容进行复习。我曾在前文讲过,大家除却古代文学必须仔细复习外,还应确定另外一门重点复习之科目,以应对“文学基础”科考试。而我所选的另外一门重点复习科目为“文学理论”,我亦建议大家将“文学理论”科作为重点复习之科目,理由如下:
  大家此时可翻阅此文第二页,参阅笔者前文之“文学基础”卷试卷分析。
  从试卷分析可知,若大家“古代文学”科同“文学理论”科皆经过重点复习,答“文学基础”卷便可“保底”,对“现当代文学”和“外国文学”科,略有了解便足矣。那么,或者有同学会问,若重点复习“古代文学”同“外国文学”抑或“现当代文学”,而将“文学理论”科作次重点复习科目又有何不可呢?笔者回答同学们,这样做是可以的,然而,除却一些十分擅长“现当代文学”和“外国文学”者,对于大部分同学来讲,这样做绝对属于舍易就难。重点复习“文学理论”科是走捷径,而重点复习“现当代文学”和“外国文学”对大多数同学而言绝对是走弯路!若大家不信笔者,那么请看笔者下文分析。
  先就“现当代文学”言之。“现当代文学”本身便包括“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两门子科目,若做重点复习,耗时颇巨。然而,大家分析真题便知,“文学基础”卷之考试,有可能仅考到“现代文学”而不考“当代文学”,反之亦有可能。换言之,同学们仔细复习了“现代文学”与“当代文学”两本教材后去参加考试,却有可能发现考卷上根本没有其中一本书的只字片语,这样复习真可谓得不偿失!!!
  再者,无论是“现当代文学”抑或“外国文学”之复习,其内容皆卷帙浩繁,又不甚规整,不若“文学理论”科具有极强逻辑性及条理性,复习耗时耗力,又容易遗忘。然而,“文学基础”科考到“现当代文学”和“外国文学”时仅会考到最为知名和重要的作家作品,那些较为微小及僻涩的知识点根本未有考察可能性(因为这是“文学基础”科考试,不是专业方向考试,必然只考最为重要的作家作品),如此,大家若像复习“古代文学”一般复习这两门功课,真的会白白损耗掉大量宝贵的时间,却不能够为自己的考研增加筹码。
  最后,若大家选择“文学理论”科作为重点复习科目,仅复习一册书便足矣(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童庆炳先生主编的《文学理论教程》),又且此书极富逻辑性和条理性,记忆便捷。而同时,大家完全可以略看“现当代文学”和“外国文学”,复习其中最重要的作家作品。如此一来,回答“文学基础”科试卷时,当大家优先选择完所有“古代文学”和“文学理论”科目内容时,还可以答出简答、名词解释中出现的“现当代文学”、“外国文学”科的大多数内容(当然了,若略看此两科,那么“论述题”便不可能再选择者两门科目中的内容。因为“论述题”是四选二,既然大家已经有两科极熟悉的科目,那么论述题自然选择那两科的题目作答了)。
  然而,若大家选择了“现当代文学”或者“外国文学”科作为重点复习科目,就不大可能同时略看“文学理论”科。换言之,当大家回答“现当代文学”或“外国文学”之后,剩余的有关“文学理论”科目的简答题与名词解释题你不可能做出来!大家千万不要认为笔者在危言耸听!大家且听我解释。
  对于“现当代文学”和“外国文学”科,纵然对此再不熟悉的同学,在经过了四年专业课学习后,也会略知一二。举例而言,对于“现当代文学”,大家终归对鲁迅、巴金、郭沫若一类作家有或多或少之了解(当然了,有的同学根本就是精通于此,甚至读过其多数作品。即令对“现当代文学”极不感冒的同学,大抵也会对这三位略知皮毛),而“当代文学”的作家,我们了解得亦不会太少。“当代文学”的作品,同学们也或许看过很多。如此一来,即便对此门功课采取全然放任之态度,亦不大可能在考试中完全丢分(见到简答题最起码也能说上几句吧)。而“外国文学”,则属于笔者的知识盲区。可是,对于许多同学而言,并非如此。看过许多外国名著的学生不在少数。而“文学理论”这门学科,我相信大多数同学在读本科之前必定没有学习过,甚至未曾接触过。而在大学四年中,我亦相信很多同学或认为此科目枯燥乏味,或认为其深奥难懂,未用心学习者决不再少数。纵然有同学真的认真学习过此门功课,若此时令其动笔答题,我想,未经复习,此人也必会不知所措。笔者行文至此,又闲言过多,简而言之,若想对“文学理论”作“粗略复习”而又达到可以对“名词解释”和“简答题”中出现的此科之内容从容作答,基本没有可能!
  综上所述,笔者之建议如下:仔细复习好本专业(古代文学),另重点复习“文学理论”以为“文学基础”科考试保底。“现当代文学”同“外国文学”科略看(仅看最重要之作家作品)。当然,笔者所推荐之方法是就多数同学而言,特殊族群不在笔者所言范围内,若某些同学“现当代文学”相当好,那尽可以对复习另作设计。然而,还是要提醒大家一句,若大家将“文学理论”科作为重点复习科目,那务请细读(理应如同复习“古代文学”科一般认真,不过一本薄薄的书而已,绝不会耗费大家许多精力,然而收获却是巨大的),若大家将“现当代文学”或者“外国文学”作为重点复习科目,那么请仅仅细读最重要之作家作品(细碎知识点太多了,真的顾及不过来,又且不太可能考到)。
考研帮最新资讯更多

考研帮地方站

你可能会关心:

查看目标大学的更多信息

分数线、报录比、招生简章
一个都不能错过

× 关闭